本文主要梳理和讨论,作为女性解放运动有力武器的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小说的历时发展状况。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研究女权主义解放运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萌发期,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荣期,最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升华期,来详细讨论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流派、主要思想理论以及在其理论思想指导下,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小说的历时发展状况。
《岭南文史》杂志(季刊),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管的刊物。《岭南文史》集学术性、资料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史综合刊物。以研探岭南传统文化,普及文史知识,传承文化精粹为目标;以滋文润史、开卷有益、共襄盛举、文化交流为宗旨。
女性解放运动是一场漫长的革命,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女性为题进行研究,但时至今日,部分女性问题始终存在。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当今社会有了很大提高,但不论从家庭层面看还是从社会层面看,女性地位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所以女性的地位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一、女权主义反乌托邦概念
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创造一种文类术语——乌托邦。在历史上由他衍生出的无数解释都源于它的双重含义。通常在研究领域中被进一步划分为一种乌托邦式的流派,乌托邦就是天堂之地。而将它的阴影面,对乌托邦持全然否定态度的作品,地狱之地,称为反乌托邦。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则是既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又将女性的命运同全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
二、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发展历程
本文按时序将当代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小说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
(一)萌发期:六十年代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一些学者就注意到由两性差异所带来的文类特征的差异。除此之外,在六十年代各种非主流文化如女权运动,黑人运动,第三世界研究等崭露头角。与过去的单一层面的运动不同的是,随着教育的普及,交通的便利等等社会发展的深入,这一轮文化运动,渗透到生活的多个层面。群体运动和个人反抗的,对于参与运动的人来说,他们的心理体验从个人反抗上升到了群体运动经验。
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就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运动之一。它包含至少两个方面的特点:建构了女性话语理论;进行了影响女性解放的社会实践。基于第二波理论的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写作在六七十年代崭露头角。
发生在六十年代中期的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思潮流派众多:自由主义、激进主义、法国学派等多种流派。
1.自由主义派
自由主义派是第一波的延续,突出优先个人权利,强调个性和实现自我。其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人的独特性在于批判他/她有理性,这是他/她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妇女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因为女人也是理性的人,有权用他的自治实现她的人格。反乌托邦写作深受自由主义派的影响。如著名作家陆奎恩,皮尔西等人的作品反映了自由主义倾向。
2.激进主义派
与反乌托邦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激进主义派。激进女权主义,主张的不是改良而是革命。在激进派看来,诸如爱情,依赖性和占有欲这些具有负面性的情感是作为父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人类的女性,自己的潜能被这些情感妨碍,无法充分发展。这些观念给大多数的女性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构成了那个时期乌托邦思想基础。菲尔斯通是激进主义派代表人物之一。
3.法国学派
法国学派探索的是女性書写的理论,该理论与女权主义乌托邦写作异曲同工。只能采用男性的语言媒介去颠覆男权制的语言模式的法国学派天然就是乌托邦。埃莱娜·西苏是“阴性写作”的倡导者;伊瑞格瑞的“女人腔”理论强调扭转和戏仿男性语言。“女性书写”成为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写作至为重要的理论源泉。
(二)繁荣期:七、八十年代
直接受益于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女性主义反乌托邦小说的繁荣期。当代女性主义反乌托邦是在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学,起源于女权运动的女性主义反乌托邦,以反对男权文化为目标,在女权运动的理论指导性,提高了意识,加强了团结。
八十年代后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写作有显著的发展。反乌托邦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占据核心地位女性形象,传统的反乌托邦小说被描写女主人公的内在体验的作品所取代。反乌托邦作品的描述中直接出现了男权制意识形态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压制和反击。极权统治、军事独裁、性压抑、生态污染、核战争问题与性别等级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这一时期的写作主题。八十年代以后,反乌托邦写作渐渐取代了乌托邦写作,这一写作的势头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
(三)升华期:九十年代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集体抗争的可能性成为反乌托邦作品的重要主题。反乌托邦小说从十九世纪开始酝酿萌发,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在垄断资本主义崛起,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扩张的二十世纪早期,真正的反乌托邦文学诞生了。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反而助长了一大波文学潮流的形成。二十世纪那些跻身主流文化视野中的科幻作品,多数都是反乌托邦小说。奥威尔的《1984》,叶扎米亚京的《我们》以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并称为反乌托邦小说的三大经典。
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在七十年代起鼎盛气象使反乌托邦小说也出现了女权主义倾向。二十世纪以来,反乌托邦小说是非常流行的科幻文学,有鲜明的特点和传统。它最重要的主题是攻击极权主义,反对任何集体名称来压制或侵犯个人自由。新兴科学技术力量经常被批评为小说中的压迫工具。
女权主义作品有意识地突破男权文学观念中日趋强化制式化的文类意识。“文类互染”的这个女权主义文学概念是巴库丽尼在《性别与文类》一文中提出的。她不仅指出女权主义反乌托邦作品是一种扭和文类写作,是对严谨化的经典反乌托邦作品的革新,而且进一步指出,八十年代的女权主义反乌托邦继承了乌托邦写作:新的反乌托邦小说吸收了革命的乌托邦,揭示了在阴霾下的希望曙光。许多作品描述了黑暗和可怕的背景,以及小规模乌托邦社会如何在反乌托邦制度中生存。有些作品描述的是抵抗组织的活动,反乌托邦制度只存在于故事的背景中。
汤姆摩兰认为,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写作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女性主义反乌托邦小说应在战后对僵化的社会现实进行抨击,形成乌托邦式的希望。它不仅反对当今现实社会,也反对自我满足的反乌托邦意识。反乌托邦的写作策略是,在揭露资本主义垄断经济过剩的同时保持新的乌托邦希望。
女性人物的作用也是反乌托邦小说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男权的经典反乌托邦作品中里,女性角色有强烈的“他者”印记,她们具有被动性和客观性,作用仅仅是中介,媒介而已,是起辅助作用的催化剂。而女权主义反乌托邦作品中,女性角色试图冲破“他者”角色,寻求自我解放,她们天然就是变革者甚至是革命者。该类小说最大的亮点创新就在于女性主人公在一些小说中充当统一战线的领袖人物,领导跨越阶级、种族、最重要是跨越性别的集体抗争。
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小说写作的重要特点,直接女性意识。阿特伍德是最早从女权意识角度表现反乌托邦主题的作家之一。小说《使女的故事》,让读者关心的荒诞世界的途径就是通过内心体验和零星记忆的女主角的描述。在《播种者的传说》中,女主人公也充当了小说的描述者。作家将日记和幻想结合起来的创作方式彰显了女权主义主题。
1.批判男权体制主题
在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小说中,普遍存在奴隶叙事与科幻小说结合的写作方式。九十年代后,这种写作方式甚至形成了一股潮流。赛文娜·帕克的《诉说梦境》、路奎恩的《四种遗忘的方式》等作品,都将男权体制发展到了一个残暴的奴隶制度阶段,女权主义的任务就是揭露和反抗破坏了文化知识和限制个人自由的男权制这种非理性的文化传统。
2.反思女权主义自身主题
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小说的重要贡献是女权主义运动本身成为了反思反讽的对象。在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作品中,女性主义反思表现最为突出,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女权运动进行了反思。两人的写作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3.设想女权语言革命主题
在反乌托邦文学传统里,反乌托邦的政治矛盾和自我冲突被融合进语言里,语言与性别、主体身份的关系密切,通过叙述与潜叙述之间强烈对照的张力,语言作为抵抗工具的功能得以强化,谁控制语言,如何使用语言,对于反乌托邦的反叛实践至关重要。语言成为了女权主义反乌托邦作品中一种强有力的反抗工具,谁控制语言,如何使用語言,对于女权反乌托邦的反叛实践至关重要。
4.解决抗争中的种族问题主题
渺小的个人,面对强大的统治力量绝无获得解放的机会,因此,在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写作中出现了集体抗争的主题。新时期的女权主义反乌托邦作品对未来世界的描述和全球化的兴起趋势以及美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都是直接相关的。女权主义反乌托邦的主流群体重新将人类置于严酷的封建等级之下,被宗教或知识霸权所分隔,生态环境被少数独裁者的破坏。因此,全人类都面临着压迫和边缘化的命运。这些为女权主义反乌托邦的超越性别、阶级、年龄、生活方式等多样性的集体抗争主题提供了合理前提。
三、结 语
伴随着女性表达的需要的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写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多样性和时效性不同于现在经典艺术的不朽观。对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小说的历时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女权主义的了解。
参考文献:
[1]Firestone. The Dialectic of Sex: The Case for Feminist Revolution, New York: Straus and Giroux, 1970.
[2]Tom Moylan, Scraps of the Untainted Sky. New York: Methuen, 1986.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4]贺春辉.新时期小说的“女性乌托邦”建构[D].辽宁大学,2012(5).
[5]欧翔英.西方当代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7(3).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