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研究

2021-12-02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505

  [摘要]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虽有不同的内涵、功能和特点,但都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二者的联系是能够实现双融合的主要原因,这既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国情、教情和学情的客观需要,也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大思政格局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客观需要。文章探索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的路径是:赋予劳动教育独立的地位和性质,并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灵魂;狠抓实践落实,搭建二者双融合平台;协同社会力量,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路径

  习总书记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体现了党和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对教育做出的战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生命线,和劳动教育有着共同的发展方向和育人目的,探索实现二者的双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和特点

  劳动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解答教育首要问题的核心内容。但二者有不同的内涵、功能和特点,弄清楚这一点是探索双融合路径的前提。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研究

  1.劳动教育的内涵、功能和特点

  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体力劳动的方式,达到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劳动教育具有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作用和育人功能。劳动独特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决定了“劳”应与“德智体美”一样,在教育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和地位。《百科大辞典》对劳动教育的定义是:以劳动实践为主,结合进行思想教育……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打下基础。学界虽有不同的总结,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如曲霞、刘向兵就从劳动教育的地位、内容、形态、目标、目的取向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檀传宝则将劳动教育总结为: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可见劳动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年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综合劳动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渠道。其特点主要是实践性、体验性和融入性。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和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即指它的本质属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各项实际活动的根本依据。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关系,因此可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定义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针对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学生长期开展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体现特色和时代特征,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育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会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这也是其功能所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有教育性、导向性、目的性、人本性等特点。复旦大学郑永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它的人本性、意识形态性、内容的规定性和目的性等四个方面。笔者认为,政治性、目的性、理论性、特色内容的规定性,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特点。

  3.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比,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更强。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要比劳动教育更为宽泛。再次,二者有着独立的发展规律、侧重点和教育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政治制度、法律道德和理想信念等教育;劳动教育侧重于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提高和劳动实践的亲身参与。劳动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二者的联系也是能够融合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本性。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关于育人的学科教育体系,是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方法,都强调人本主义关怀。虽然二者的教育对象相当广泛,但重点范围仍然是青年学生。二是目的性。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育人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自觉投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三是实践性。二者的实践性都很强,劳动教育要求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框架下,形成相对独立的劳动育人体系,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二者都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需求,根据青年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开展工作,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取得实效。四是特色性。我国的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凝聚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勤劳、尊礼、守法等特质;都需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都必须扎根大地,切合教育实际来进行。

  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的客观原因

  分析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的客观原因,既有助于理解双融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又利于探索有效的融合路径。

  1.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国情、教情和学情的客观需要

  从国情来看,我国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因此,应该将关系人才综合素养的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双融合,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力气,做足功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2.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劳动教育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坚持用习总书记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扎实做好“三进”工作。高校教师要坚持按“八个相统一”的标准讲授思政“金课”,开好课程思政,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劳动教育作为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更强调亲身体验和实践获得,与侧重理论讲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双融合,既是完成我国教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又是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3.是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大思政格局的客观需要

  习总书记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18年,习总书记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9年,习总书记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的路径

  近年来,虽然在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课的单独设立、劳动环节的考核等方面有了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但在实践层面仍显得薄弱,劳动教育被弱化、虚化、形式化的现象仍很突出。因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是关系我国人才战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着客观的现实迫切性。

  1.赋予劳动教育独立的地位,并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灵魂

  实现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必须要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灵魂,发挥其方向引领作用。

  首先,要发挥制度优势,确立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只有法律和制度才是最刚性的,加强青年学生劳动教育,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必须制度先行。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是当前遵循的最基本的制度依据,要制定各学段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案,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其次,要完善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独立的课程性质。《意见》第六条明确规定要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这就明确了劳动教育独立的课程性质。在培养方案具体课时的安排上,《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应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劳动教育不少于32学时。可以分学段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月,以集体劳动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这既突出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又有了实际操作上的依据。

  最后,在劳动内容和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上,《意见》都给了相应的指导性建议。笔者认为,还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学科优势,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劳动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有效融合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节约教育资源和成本,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狠抓实践落实,搭建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平台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既不能把劳动作为强制性的体罚手段,也不能作为口号式的宣传形式,企业单位也不能借加强劳动教育之名让员工无偿加班延点,这都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必须搭建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平台,狠抓实践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要解决好两个难点:一是组织。中小学基本能实现校园全覆盖,可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值日、志愿者等劳动实践活动,便于组织。大学则由于校内劳动岗位有限,每学年应分院系和专业班级轮流安排劳动教育实践课。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多部门协调,积极搭建校内外两个实践平台,集体组织和分散管理相结合。在校内设立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公寓、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维护、清洁区清扫等多种劳动岗位;校外的劳动教育实践应有组织进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考核。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开展交通协警、大学生志愿者下乡、去学校协作单位劳动实践等。二是考核。劳动教育的理论课可随课程、随专题学习进行考核;实践课由学校制定考核标准并安排专人监督,完成规定的劳动教育课时方可认定合格。

  3.协同社会力量,促进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融合

  育人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绝不单单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意见》在第一部分第三条基本原则中就明确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第三部分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劳动教育中要分别发挥基础、主导、支持作用,各地区要建立起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要营造良好氛围,在构建大思政中实现二者的双融合。应将劳动教育纳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中,并根据大中小各学段不同的培养要求,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的培育特点入手,密切配合,有机融合。在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情况下,要特别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社会各界要积极搭建双融合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灵魂和方向引领,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青年学生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结语只有在多方协同努力下,才能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纳入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全过程中,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双融合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当然,其融合路径也必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拓宽。

  参考文献:

  [1]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9-11.

  [2]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5):9-15+26.

  [3]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高教研究,2019(2):73-77.

  [4]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教育学刊,2019(2):82-84.

  [5]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教学与研究,2014(11):53-59

  潘秀红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