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还能增强其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目前我国的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体系存在跨文化整体设计与具体实践指导缺失、更多关注文化而不是跨文化、留学生管理的跨文化意识不足等问题。发展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应围绕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三个教育目标,在总体愿景与宏观设计中体现跨文化教育理念与意识,着力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与项目,采取多元化的跨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同时发展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跨文化教育方式。
关键词:留学生;跨文化教育;跨文化能力
近年来,我国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学生人数显著增长,生源地及留学院校分布日趋广泛,生源结构也不断优化。[1]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我国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其中,学历留学生增速明显,比2017年增加16579人,同比增加6.86%,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留学生比2017年增加12.28%。[2]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在华留学生同比增幅达13.6%,高于平均增速。来华学习汉语以外专业(如医科、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生规模和比例亦显著增长。[3]
一、跨文化教育理念及其发展实践
跨文化教育理念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念的产生与当时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密切相关。二战以后,由于生产力快速发展、劳动力短缺等因素,欧美许多出现了移民潮;同时少数族群寻求合法权益的平权运动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以往为主流文化遮蔽的亚文化群体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随着人群迁移现象增多、规模增大,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和文化冲突日益凸显,人们渴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宽容和平的交往,跨文化教育理念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世界经济相互关联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跨文化的交往互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跨文化教育也随着跨文化实践的日渐扩大而不断发展。
二、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相对于跨文化教育较为成熟的,我国跨文化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研究还是具体实践,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还没有给予跨文化教育足够的重视,顶层设计还未明确,中层实践主体发挥的作用也不明显。[16]
在跨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不充分、全民跨文化意识欠缺的背景下,我国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远未发展成熟。在2018年颁布《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之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只能在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文件中找到一些零星表述。事实上,在汉办2002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以及《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17-18],无论教学目标还是课程设置都未提及跨文化相关内容,其文化课程主要是“概况”、“历史”等文化知识课以及书法、武术等文化选修课。直至2008年汉办发布《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19],其中的文化目标部分才明确提出“跨文化意识”目标。其后在2014年发布的修订版大纲中,“跨文化意识”的提法变更为“跨文化能力”,并开始强调文化间的相互学习、促进、欣赏与提高。[20]由于国家汉办发布的教学大纲主要针对学习汉语专业的留学生,因此其影响范围较为有限。2018年,教育部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了不同层级来华留学生应具备的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目标,我国此时才有了统一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基本依据。由于长期缺乏明确统一的目标纲领和规范指导,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大多依靠各教育单位自行摸索,呈现零散、不系统、不自觉的特点,在整体框架设计和具体实践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留学生整体跨文化适应和融入情况欠佳
文化适应已被证明是影响留学生在留学学习和生活体验的一项关键因素。[21]对来华留学生来说,汉语水平以及跨文化理解是首要压力,其跨文化适应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学习状况。[22]已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发达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而言,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文化适应压力分值整体高出10分左右,影响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包括身份认同、文化价值冲突、文化胜任力等。[23]来华留学生们除了最直接的语言障碍,面临的更多是价值观、文化理念等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困难甚至挫败感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同时,由于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民族和种族背景也日益错综复杂,拥有不同文化价值体系和背景的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亦难免发生跨文化矛盾冲突。这些都是高校教师与管理者面临的现实难题,即如何为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跨文化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获得更积极的留学体验,同时习得更强的跨文化能力。
2.留学生教育体系缺乏跨文化整体性设计与具体实践指导
虽然我国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明确将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设定为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同时大部分留学生教育单位在培养方案中也都涉及了跨文化能力目标,但真正的问题是缺乏相应的跨文化教育整体性设计,更鲜见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指导原则。模糊的教育目标定位、单一的教学手段、零散的课程设置使得跨文化教育往往成为空泛的口号。[24]由于来华留学生无法在学校获得令人满意的跨文化教育,大多数人只能转向个体性文化接触。有关调查显示,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文化学习大多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自行体验,很少源于课堂知识。[25]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理论指引,个体性文化接触并不一定能带来跨文化能力的提升,也并不一定能显著减少刻板印象,反而还可能强化原本已有的刻板印象。[26]这对于实现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目标无疑形成了更大的困难与障碍。
三、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实施策略
1.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具体目标
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要得到长足发展,具体清晰的教育目标必不可少。我国虽已确定了培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能力与全球胜任力”的大目标,但仍需将其具体化,形成更有操作性与可行性的指导原则。本研究认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目标可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和价值目标三个部分构成。
(1)知识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对自身文化与历史背景的了解与领会,对留学乃至具体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与领会,对世界主要文化类型、文化群体基本特征及差异的了解与领会,对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核心概念和内容的了解与领会。
(2)能力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和形成能反思、省视不同文化的批判性思维视角与思维方式(无论是自身文化还是他者文化);培养和形成在跨文化理解中至关重要的共情能力,突破狭隘片面的文化刻板印象与固定观念;培养和形成在异质文化环境中的跨文化适应、调节能力;培养和形成在留学乃至全球文化语境中进行灵活、积极、有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学校都是实施跨文化教育的主体,对多元文化发展贡献巨大。[34]同时,非学校教育如社区教育等也对跨文化教育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以下主要从学校教育层面探究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同时也分析了如何更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社区乃至社会相结合。
(1)在总体愿景与宏观设计中体现跨文化教育理念与意识。从目前我国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尚不具备充分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教育活动零散而不系统。跨文化教育并非一门课程、一个项目或一个学科领域,而应当是一个整体目标和愿景。学校应把跨文化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留学生教育的全部环节,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生活管理、社会实践、校外拓展等。同时,学校还要在课程宏观设计中体现跨文化教育意识与理念,使之成为根植于课程但又超越课程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只有在宏观上形成对跨文化教育总体愿景的共识,才能进一步将愿景分解到各具体层面;只有当跨文化教育目标和举措被细分并贯穿到留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跨文化教育才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2)着力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与项目。有研究指出,学校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可以沿着两条路径同步实施,一是围绕学校现有各学科教育展开,另一条路径则是开发专门的跨文化教育课程。[35]本研究认为这种做法对来华留学生群体也是适用的。
(3)采取多元化的跨文化教育教学方法。跨文化教育本身具有跨学科、多元化的特点,其教学策略与方法自然也应当综合汲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长处。
(4)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在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中,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具备充分的跨文化意识,思维开放、视野宽阔的教师才可能真正有效地开展跨文化教育。因此,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是提升我国留学生跨文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
(5)增强校园的跨文化支持氛围,开展留学生与社区的跨文化互动。跨文化教育涉及学校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学校要从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等多个方面共同构建与跨文化教育相吻合的校园文化,确立平等、宽容的多元文化观念。[43]留学生的课外活动、管理服务等都是学校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的发展新形势迫切要求大学管理者提升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从而在校园中形成更好的跨文化支持氛围。因此,对高校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跨文化教育培训也是当务之急。与国际化事务有关的部门应当破除壁垒、密切联系,加强实时沟通交流,共同面对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新挑战。在提升跨文化意识的同时,部门之间还可以定期分享工作进展、讨论对策,确保学校留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都积极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方宝,武毅英.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2):19-30.
[2]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
[3]聚焦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EB/OL].
[4]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
[5]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谭旭虎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