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1-12-02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481

  摘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的现状,采用实证调研获取湖北省17个地市的空间分布及其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了符合湖北省的内、中、外三大圈层的“多类型、多圈层、多方式”的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并提出实施现代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力争在促进农村产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

  根据2018年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要求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为农村培育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目前,在和湖北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整体来说湖北省(武汉作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省内乡镇和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2湖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2.1开展实地调研

  基于以上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为了解湖北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发起本调查。通过调查中所反馈的湖北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规律与共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趋势,为构建符合湖北情况的农村现代职业技术的教育体系提供借鉴。由于湖北省内农民的地域分布区、经济发展水平、技能岗位、自身基础、区域人口规模等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本调查重点围绕区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目标趋势、目前取得的主要成绩、现存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设计后展开。对省内17个地市进行了典型实地问卷调查,按照空间布局具体划分如下:鄂中部(荆门、荆州、潜江、仙桃、天门),鄂西北(十堰、神农架、襄阳、随州),鄂东北(黄冈、孝感),鄂西南(宜昌、恩施),鄂东南(武汉、黄石、咸宁、鄂州),重点研究各区域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考虑到调查研究的范围涵盖全省的各县乡镇,主要采取座谈访问调查法对重点职业学校负责人和农村职业学校领导进行专项访谈,对乡镇培训学校、培训机构和农村居民进行纸质问卷调查。调研组由长江职业学院带队,实地座谈访问人数达到10多人,最后共回收1470份问卷样本,有效问卷为1411份。下面依据本次调研,对湖北省职业教育现状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告。

  2.2调研问题汇总

  1)湖北省职业院校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以高职院校为例,湖北省现有高职类院校58所,空间分布如下:鄂中部(6所),鄂西北(5所),鄂东北(3所),鄂西南(4所),鄂东南(40所)。可见主要集中在鄂东南区域,即武汉、黄石、咸宁、鄂州这些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经济较不发达的其他区域高职院校较少,明显出现了高职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另外,涉及农业的院校和专业的数量及质量有很大提升空间。上述58所高职院校,与农业相关的院校数量及专业个数空间分布如下:鄂中部(2所、3个),鄂西北(3所、3个),鄂东北(2所、5个),鄂西南(3所、8个),鄂东南(5所、21个),均无法满足区域内农业发展对农村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2)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投入较为不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普通教育有着很大差别,办学过程中需要配置用于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学场地及设备。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区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经费较少。例如,位于鄂中部的荆州,为响应号召,全市迅速扩充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现已达到32所,在校生合计11万人。然而,只加量不加质导致有些中职的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宿舍、实训场地、教学设备、教师资源等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

  3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通过以上调研,在湖北省内农村区域空间布局与职业教育相互关联的基础上,按照“战略定位—空间布局—核心目标—办学模式—衔接方式—评估与反馈”的指导思路,构建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1战略定位

  构建“多类型、多圈层、多方式”的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多类型”是指“农业生产型、农业技术型、农业经营型”三大农业技术型人才;“多圈层”是指使湖北省的区域以内圈为中心,辐射和带动中圈层和外圈层发展;“多方式”是指提供与之匹配的多种职业教育形式[4]。例如,初等、中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方式,并辅以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集中培训等方式,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湖北现代区域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3.2空间布局

  按照空间布局将湖北省的17个地市划分为鄂中部、鄂西北、鄂东北、鄂西南、鄂东南。基于圈层结构理论,按照湖北区域空间布局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三大圈层:内圈层为湖北省鄂中部、鄂西北、鄂东北、鄂西南、鄂东南的城市中心区,该圈层优质职业学校资源相对集中。基于此,通过合作等形式整合中、外圈层的各类教学资源。中圈层为上述五大区域的城市边缘区,该圈层比较适合与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开展合作,为其提供针对性技能人才。外圈层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依托内、中圈层,提高办学水平和知名度。通过内、中、外三大圈层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规划,相辅相成,推动湖北农村职业教育各类型职业院校的均衡发展。

  3.3核心目标

  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应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与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相匹配。首先,各地市政府高度重视,给予资金及政策上的扶持,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与机遇,扩大办学规模。其次,探索内外圈层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内圈层以及鄂东南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优势,对中、外圈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指导。紧密结合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修订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最后,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配备,吸纳当地企业的技术、管理等专业人员任教或兼职授课。改变传统的课堂面授方式,把课堂搬到当地特色农田或者企业里,也可借用网络资源开展多元化的职业课堂教学。

  3.4办学模式

  在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内圈层内,多以政府主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形式进行办学,鼓励“政府+农村企业+学校+培训”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模式。中、外圈层应基于当地发展特点,开展“职业学校+合作基地+技能培训+实践指导”的新型培育模式[5]。同时,不明确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办学模式,以满足区域职业农民发展的各种培养需求,力求培养较为全面的农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3.5衔接方式

  一是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农业生产型、农业技术型、农业经营型”三大农业技术型人才与其教育层次对接,分别对应着初等、中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方式。各层次之间通过考试得到相应的证书,才能进入更高一级层次学习。二是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训教育之间的衔接。在各个圈层范围内,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以已修学分或者累计学习时长进行相应等级教育层次的学分互换。或者通过申请课程免修等方式,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学方式之间可以转换,培训教育转换到职业教育时可以申请课程或学分免修,为方便学习者实现继续教育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形式。

  3.6评估与反馈

  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需要每个学年开展学员问卷调查进行评价。针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授课成效、课程实用性等进行打分,并提出意见或建议。院校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开展教师个人的诊断与改进及专业层面的诊断与改进。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变化,适时修订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论证,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能够真正普惠于农民个人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4结论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基于圈层结构理论及湖北省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的特点,构建“多类型、多圈层、多方式”的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方面,能够推动湖北省内各圈层农村职业教育各项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各种层次结构农业教育互通互连,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6]。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够让更多的农民作为学生主体参与到职业教育体系中,针对性地提升其专项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产业的扩展,丰富社会人才的资源储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而借助职业教育培养的乡村技术型人才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朱德全.乡村“五大振兴”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3):10.

  [2]徐宏伟.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哲学基础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Z1):71-76.

  [3]陈春霞,石伟平.“四化同步”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反思:症结与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8(7):79-83.

  [4]丁红玲,李珍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历史回顾、价值逻辑及未来展望[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0(4):88-95.

  [5]孙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13):5-11.

  [6]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21-126.

  罗宝花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