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经济特区从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起家,40年来形成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深圳创新”的跨越式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经济起飞、增创新优势、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四个阶段,并且各阶段呈现出明显的转型发展特征。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更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可以从改革、开放、创新、产业、人才等方面总结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深圳;阶段;经验;创新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深圳经济特区,从昔日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名列前茅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2019年深圳经济总量(GDP)达26927.09亿元,40年来以年均20.7%的增长速度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审视整个经济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深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从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起家,40年来形成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深圳创新”的跨越式经济发展路径。?纵观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经济起飞、增创新优势、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四个阶段,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
(一)经济起飞阶段(1980-1992年),“深圳加工”创造“深圳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大胆利用赋予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到积极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迅速启动特区的工业化进程,在较短时期积累了大量初创资金,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大量向外转移。?深圳经济特区依托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以及经济特区的政策、税收等方面优势,承接香港的加工装配订单,吸引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到深圳落户,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深圳经济特区正是这样抓住发展机遇,果断地把经济发展重心从出口型农业转向发展加工贸易,通过大力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走上了现代工业的发展道路。
从1980年到1992年,深圳经济特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本地生产总值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以“深圳加工”创造了“深圳速度”,实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早期的经济起飞。?①
(二)增创新优势阶段(1993-2002年),“深圳制造”推动“第二次创业”
1993年至2002年的十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深圳发展道路也曾被形象地称为“第二次创业”。?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全面对外开放,过去深圳所享有的很多优惠政策已推广至全国,深圳的改革和发展经验做法被内地城市不断模仿和复制,深圳特区制度和政策红利的因素逐渐淡化。?为应对“特区不特”新形势,重新构建经济发展优势,深圳果断调整发展方向,顶着“三来一补”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税费大幅下降的压力,力促“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转变为直接代工,实行所谓“贴牌生产”(OEM),这样使工业生产从引进到转移,从简单加工到技术改造,推动并实现“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的转型升级,使得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深圳制造”得以大力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深圳再次先于内地捕捉到高新技术革命推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巨大机遇,面对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将高附加值和低资源消耗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在这一发展阶段,深圳选择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谋求产业转型。
1993年到2002年这十年,深圳经济特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加工业逐渐隐退,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被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工业结构所取代。?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第一增长点,并逐渐形成了计算机及外设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平板显示、数字电视、生物制药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②199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到2002年已经达到1709.9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7.26%增加到43.5%。?2002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占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0.1%,这个数字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在深圳工业中占主导地位,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这一时期深圳经济特区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异军突起,与高新技术产业一起构成深圳三大支柱产业,促使深圳直接进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这十年期间深圳经济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达2239.41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经验探讨
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更得益于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不断转变发展方式。
(一)参照国际惯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努力建设市场经济制度,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历程的突出特征。?“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依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闯敢试,冲破旧的思维方式,冲破旧的体制框架,深圳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市场化之路,逐步形成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1.学习借鉴香港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制度,一直是深圳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港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与技术,也为深圳带来了市场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劳动用工合同、资方权益保障等市场规则与制度。?这就意味着深圳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个“体制外”的利益群体,促进了深圳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从推进股份制到股票市场的建立,从企业的微观管理到政府运作、城市的综合管理,从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建立到一系列市场经济法规的制定和颁布,深圳的重要改革措施与制度的出台,都和香港关系密切。?深圳经济特区早期在各种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和法规的制定过程中,除了派要员到香港考察、学习以外,还经常请香港的学者专家及有关人士座谈,听取建议。
深圳经济特区早期还特别注重对标香港,建设市场服务型政府。?深圳经济特区从建立之初就意识到,必须学习香港,精简政府职能,充分还权于社会和市场,践行“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理念,构建深圳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香港早已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市场经济法规,政府不参与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干预较少。?而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政府政策对经济活动的指导、规划和组织较强,经济实体特别是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和活力较弱。?为此,深圳借鉴香港市场经济运作的经验,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扩大市场主体自由度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调整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管理职能,依法管理经济活动,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和管理的随意性。?1981年,深圳撤并了近20个专业经济管理局和一些行政单位,在全国率先打破了按行业、产品门类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模式,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4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深圳市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地将能通过市场竞争解决的事务予以剥离,逐步将政府包揽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归还给企业,努力参照国际惯例大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
2.扎实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深圳的改革开放,始终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体系。?深圳从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便力求“跳出现行体制之外”,从重点突破到配套改革,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圳率先在国内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把土地的所有权与具体经营者的使用权分离开来,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实行招标、拍卖制度;?在产权制度、企业领导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自我约束机制;?深圳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建和完善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督与运营体系;?全面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住房商品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已基本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系,社会共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等“十大体系”为表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①深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过程中,特别注意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体系。?深圳充分运用全国人大授予的立法权,紧紧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行配套立法,全面展开经济立法工作。?②在经济特区建立的前20年,深圳所制定的200余项经济领域法规、规章中,30%是在尚未立法出台的情况下先行制定的,如资产管理条例、独资公司条例等。?①经过40年努力,深圳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特区经济法规框架体系。?深圳以公务员制度、政府审批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为突破口,加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立法的力度,初步形成了包括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府各部门、区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三个层次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二)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逐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
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之初就是以发展外向型经济起步的。?深圳经济特区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发挥特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探索构建起开放型经济体制。
深圳经济发展始终与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得益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从1979年到1983年底,深圳与外商签订各种协议合同约2500项,其中“三来一补”占总项目的81%。?1986年,深圳工业企业出口产品产值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比例首次超过50%,到?1987年深圳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深圳市出口贸易总额从1979年的930万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14.14亿美元,年平均递增87.4%,成为深圳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标志。?②到20世纪90年代,深圳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引进外资规模快速扩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世界500强纷纷开始到深圳投资。?③从1992年起,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开始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一位。
进入21世纪,加入WTO后,深圳外向型经济得以进一步加快发展,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同时,深圳陆续出现“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的呼声,2002年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也就“加快推进深圳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制定明确措施,迈开政府指导下经济转型的步伐。?深圳市政府继续采取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的扶持措施,深圳企业业务遍布世界多个和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最早实践“走出去”的地区,深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市场,在信息产业、金融产业等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深度合作。?统计显示,2019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和地区进出口额达6594.9亿元,相较于2017年增加了近1000亿元。
深圳始终坚持以开放胸怀,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截至2019年底,深圳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约9万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投资已超过290家。?④2019年,深圳进出口2.98万亿元,其中外贸出口1.67万亿元,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这成为深圳开放型经济的亮丽名片。
参考文献:
[1]叶裕民,唐杰.深圳城市产业发展转型研究[J].区域与城市研究,2011,(1).
[2]袁易明.经济特区产业发展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2010,27(4).
[3]于珺.深圳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J].开放导报,2013,(2).
[4]许明达.“深圳发展模式”初探——深圳产业结构20年演化的实证考察特[J].特区经济,2000,(10).
[5]郭立.新兴城市产业结构特征及调整研究——以深圳产业结构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6).
袁义才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