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新理念,承载了更多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打造强基础,重能力,轻负担,内涵丰的优质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追求。本文就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优质高效,谈谈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中学时代》创刊于1981年,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本刊表现中学生追求理想、感悟人生、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生活和精神风貌,给读者送去人生旅途中的清泉和食粮;本刊反映的是广大中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抒发的是中学生的真情实感。《中学时代》不是文学创作,它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抒发的是真情实感。《中学时代》不同于成年人书刊,它表现的人和事都是中学生,它的作者95%以上也是中学生,它所呼吁的心声还是来自于中学生。
一、注重提供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的情境是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能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现实中大量的生活素材承载着丰富的数学情境,很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有关实物或原型,所以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图片为学生呈现“具体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这些具体的材料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表象,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选择现实材料创设教学情境时:
1.要注意趣味性。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那些儿童喜闻乐见的、非常感兴趣的、一下子能吸引学生眼球的生活素材,以引起学生积极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体积概念”的时候,可借助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乌鸦最后为什么能喝到水?同时通过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盛水的杯中,让学生观察水位的不同变化,再引导学生思考“石块的大小与水位变化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就会带着好奇与疑问进入主动探究之中,进而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
2.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疑惑,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有效方式。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时候,可以提供面积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由于肉眼难于辨别,引起了学生的激烈争议。教师顺势提问“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你的看法是否正确?”立即把学生带入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状态。当学生想出可以通过数方格、重叠等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后,教师再指出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制造新的认知冲突,再次把学生引入用小长方形、正方形、圆片进行测量来比较大小。然后通过对不同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对比,使学生认识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意义,进而主动投入到面积单位的学习之中。像这样鲜活的情境,简洁明了,层层递进,极具启发性和思考性。
二、注重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
1.合理把握操作的时机。有些教学内容应让学生在课前去实践,以积累较多的感性经验,做好课堂教学的铺垫,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认识千米,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运动场的百米跑道或环形跑道、校外的马路等进行充分的体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组织学生围绕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对实物或图片进行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知,自主逐步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让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比一比上下两个底面,初步感知圆柱面的特征。然后把圆柱的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展开,观察展开图与原来圆柱各部分的联系,通过推理得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亲自去经历、去实践,获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注重课后操作实践,培养创新才能。 仅仅满足于课前和课中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安排一些课后的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布置选择一棵大树,想办法测量出1米高处横截面的面积;学习体积之后,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把握好操作的度。课堂教学中的操作一定要适量、适度。学具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程度的把握都要遵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不要追求学具的华丽,不要把课桌变成琳琅满目的货架,简单实用是最好的选择。操作不要贪多、贪大、求全,以加重学生负担,要尽量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应使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揭示规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为了凸显方法的多样性,在学生用自己的想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以后,教师又把课前设计的很多种转化方法一厢情愿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完全按老师定制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是热闹,学生在不停地动手,但学生完全失去了自我,其自主能动性根本没有得到发挥。极大地浪费了教学的时间,学生最后的收获又寥寥无几。
3.注意操作有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要用的学具,设计好操作步骤,以及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操作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知道通过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克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注重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1.用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而自主思考是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想,激起他们的自主思考。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用“围”、“滚动”等方法测量出实物圆的周长后,教师再甩动用绳子系着的小球,划出圆的轨迹,使学生感受到前面所用方法的局限性,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猜想“是否可以通过计算解决?圆的周长可能与他的什么因素有关?”
2.用问题引导自主实验与推理。在提出一个猜想以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等数学活动来加以验证。而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增强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学生猜测它的面积可能与底和高有关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什么办法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观察转化前后图形的联系,你认为该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考空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在实验中思索,在思索中分辨,主动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
3.用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一般是按“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来建构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抓住数学的本质属性。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课中,甲学生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乙学生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中位线剪开,再把两部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除以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高÷2。到此,学生已完成了“实物—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组建了新的认知结构,公式教学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教师精妙的一问:“这两个公式里的‘÷2有什么不同?”再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好地体现了教学中的“数学味”。
四、注重感悟并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的要求,思想的感悟虽然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一生。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会逐渐地忘却,但那些思想与方法会随时随地在人们的生活领域里發挥作用。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渗透要与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解决问题有机融为一体,要从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入手,从低年级学生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在反复渗透中增进理解。要体现出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层次性。要合理确定每个数学知识渗透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知识形成中充分体验,在学习每一数学知识时,尽可能提炼出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适时使数学思想方法显性化。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后,可让学生总结全部过程,然后直接揭示“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中要及时发挥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学以致用,在方法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可以用相同的思想方法去完成。因此,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思想方法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中掌握了“转化”的思想,紧接着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和圆柱的体积时,都要让学生回忆前面的学习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去自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同时,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在“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又要注意沟通联系: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你能将这些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吗?这样深化了对“化归”思想的理解,重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核心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五、注重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又能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凸显数学的价值,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由于数学知识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普遍,所以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应用和实践。
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如用圆的特征说明做套圈游戏时人们为什么站成一排才公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2.通过具体的测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如通过测量计算铺房间需要用砖的块数,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一棵树某高度处的直径。
3.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后,可设置这样的实践作业:超市想把6盒牛奶包成一包,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材料。这样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打造优质课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综合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只有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走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小步,才会离我们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