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不断扩大,农村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开始面临粮食安全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粮食的稳产、增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活动,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本文首先介绍了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其次从自然条件、政策条件和人文优势3个方面分析了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最后详细阐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量;经济发展
一、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
我国全面推行的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灌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抗旱抗涝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田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活动,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农业现代发展和农民收入,实现我国粮食稳产、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完善的政策条件
耕地面积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的耕地面积分布也不同,有的地域腹地开阔,土层深厚,适合农田建设,有的区域则不适合。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小,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我国耕地面积。2019年11月21日,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指出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粮食产量为首要目标,抓好耕地保护和高效节水灌溉等基础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置耕地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确保到2022年全国要完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保障每年1万亿斤粮食产量。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要有飞速提高,有效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另外,考虑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的土地条件、气候条件都各不相同,我们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种植方式。比如南方地区气温、水利条件比较适合种水稻我们就种水稻,新疆地区比较适合种棉花,就大面积发展了棉花种植。《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根据中低产农田面积、粮食产量等因素,计算出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每年粮食的总产量,把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增产潜力大、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的重点粮食主产区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基地。
(二)人文优势
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与发达相比,我们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较多,但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是落后于发达。从古至今,我们已经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农业发展历史长远,从事农业方面应该说经验很丰富。耕地中有78.5%的中低产田,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对不同的土壤农田进行改造。早年的中低田改造措施,让农民体会到农田改造带来的好处,也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支持,得到了认可。再加上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可操作性,让农田更容易连片管理,整体改造升级,大小型农产机械更容易作业,采用科学种植、科学管理,达到高产稳产。
三、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
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农业、水利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二是灌溉水利工程要达到标准,水资源要有充分保障,土地平整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农田区域连成一片,便于集中进行管理;四是基础设施要安装到位,如:水利工程、道路交通、电力工程等。高标准农田要求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在0.25m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在90%以上,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在90%以上。田间的基础设施工程包括田网、渠网、路网、电网等建设,这些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主为了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土地建设工程包括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通过焚烧秸秆、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农田的土质和农作物产量。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如: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农作物生长环境智能监测、生产情况信息化管理。在新技术和新农田的建设模式下,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保障。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分析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
农田建设只有采取高质量、高标准,才能带来高的经济效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了解到,以往的农作物灌溉都是通过大水漫灌,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延长了灌溉周期。通过新的灌溉设备,可以大大减少农作物的灌溉周期及水资源的浪费,化肥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项目区粮食的产量每667m2平均产量可以增长10%~20%,实施高标准灌溉可以节水30%左右。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新疆是我国棉花重点生产区域,202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达250.19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8.9%。在新疆北疆,机械化程度可以达到90%~100%,在新疆南疆,机械化程度也已经达到40%以上。新疆棉花在耕、种、采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人工成本远远超过了机械操作成本,越来越多的农民都采用机械化生产。再加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都是划分成片的农田,不管是种植、灌溉、施肥和收割都很方便操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防护也有要求,项目区旁边都有防护林网和防护林带,防护林网区域可种植树木数万棵,这些树木存活率高,每棵的产值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带来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有效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保灌、保水不再有问题,农耕土地比原来的土质更好,提高了农作物的整体生长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水资源和化肥的有效利用,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效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提高了农民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让农民种植更多的农作物,机械化操作节省了人工成本的支出,粮食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更高的收入;
第三,促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新疆的采棉机在近年得到了飞速发展,机械化操作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研发新品种;
第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农作物的灌溉和施肥都是机械化操作,对土壤的湿度和土壤营养成分有一套系统的质量监测体系,有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取重要的农业生产信息。在这些监测数据的支撑下,政府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民进行播种、施肥等工作,从而确保农作物的产量。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对农田防护有具体要求,项目区周边种了大量防护林网,布局合理规范,能有效防止项目区水土流失,降低了风沙对农田的影响,同时也改善了农田周边生态环境。项目区的灌渠配置,可以保证农田的排水畅通,提高了农田的防旱防涝能力。节水灌溉配置,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与之前的大水漫灌相比,新的灌溉设施可以减少土壤中养分的流失,也减少了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通过农田的有效规划、平衡施肥等措施,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显著提高,土壤更加肥沃,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的产量必然也会得到显著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J].江苏农村经济,2017(08).
[2]阎存立.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J].农业综合开发,2020(01).
卢景洋1张宗仰2冯强3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