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2-26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697

  摘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面源污染,已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对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进行了分析,以问题分析法为主,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势必会对社会经济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较多,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防治方案,提高各项防治对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1农业面源污染简述

  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来说的,具有发生时间随机性、发生过程复杂性等特点,对其定义描述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阐述。广义角度来看,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各种农业环境污染,并且这种污染的源头也不固定;从狭义角度来讲,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的是水环境污染,包括农业、化肥、畜禽粪便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水中生物生长。近年来,龙口市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面源污染也不断加剧。龙口市依据本地农业发展实际,出台各项政策,持续开展“清废”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管控力度,在农业生产中,也倡导农家肥使用,减少化肥施用量,对于污水排放也有严格标准,在公共环境卫生改善方面,也大力推广新型绿色化垃圾处理技术,尽可能控制污染源头。

  2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表现

  2.1水体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水体环境污染是最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增加导致水体污染因素越来越多。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畜禽粪便排放量日益增加,而相关处理技术不到位导致粪便直接排入水中,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有机物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排入河流、湖泊,并且渗透到地下水中,超出了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减少,影响到水生物正常生存,大量水生物病死,水体利用价值降低。具体来看,主要的污染物以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等为主,地下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2.2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与农业化肥施用量有关,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一氧化二氮剧增,一氧化二氮又会对大气层造成严重污染,和大气层中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臭氧含量减少。紫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大地,不仅会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也不利于人们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农业生产模式的落后,大量焚烧秸秆、春季烧荒等不科学行为也会引起大气污染[1]。

  2.3土壤污染

  种植土壤污染主要是农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改变了土壤自身性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活动中,一旦化肥施用量超标,会造成化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形成面源污染,耕种价值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而农民为了提高种植产量又会添加其他化学肥料,进而形成污染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3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

  3.1化学肥料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肥料精准施加技术较落后,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流失现象严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农业生产中肥料的利用率仅有30%~40%,氮肥利用率不足35%,磷肥利用率不足20%,钾肥利用率不足50%。总而言之,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较大,施用方法不够科学性,导致肥料大量的养分流失,通过河流、硝化、反硝化等途径渗透到土壤和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3.2畜禽粪便

  畜牧养殖中,牲畜粪便已逐渐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牲畜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大量堆积,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会降低空气质量,并且在渗透作用下会对地区农业土壤性质带来危害。部分养殖户直接将粪便排泄物排放到外部环境中,对地区水源造成污染,导致水体硝酸盐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3农药使用

  很多地区在农药的使用上,缺少规范性指导,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仅有20%~30%,大部分农药没有被利用而直接存在于农业环境中,对地区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一些剧毒类药物的使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3.4生活垃圾

  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途径就是生活垃圾。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基层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kg/d~1.0kg/d,整个市的农村地区全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可达47万t左右,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当前大部分地区由于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严重不足,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还是以传统的直接堆存形式为主,使得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导致地区空气质量下降。部分生活垃圾的处理难度较大,还会引起地区土壤性质改变,地下水水质降低,不利于地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从而进一步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程度。

  3.5农用地膜

  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地膜是不可缺少的农业设施之一,也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是农作物幼苗阶段保持良好生长状态的必要手段。当前,农用地膜残留量逐年增加,残膜率高达42%,而且大部分地膜处理难度较大,不容易降解,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导致农作物根系发育困难。如果农业种植土地使用农膜时间超过10年,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至少10%,蔬菜可减产13%~60%,对农业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地膜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材质的地膜使用规范性有一定差异,很多农用地膜在出现破损后回收利用难度增大,一部分会残留在种植土壤中,加上其不易降解,久而久之就会对种植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养分跟不上,出现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现象,导致最终产量达不到预期要求,而且农产品品质也会降低,经济效益不高。

  4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

  4.1基层农民环保意识不够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基层农民的参与,尤其是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时,更需要从基层农民群众入手,加强生态环保意识,使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农业生产中规范自身行为,选择科学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当前,农业生产中,农民仍然将农作物高产稳产作为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重点,而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导致化肥盲目使用、秸秆随意处理,更严重的是在很多基层农村中,农民一味追求农作物高产,片面加大农药施用量,滥用化肥,造成农作物种植土壤被污染,生产价值降低,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力度不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

  4.2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健全

  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还处于起步完善阶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较为薄弱,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完整的防控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没有对各种防治措施的具体落实起到保障作用,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行为也没有发挥相应的约束功能,使得很多防治措施处于无法可循状态。此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也需要进行完善和优化,很多防治措施在实际执行中没有强有力的监督监管机制,防治人员的管理行为也需要进行规范,工作评价机制也不科学,而目前在该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

  4.3农药市场监管不到位,资金投入少

  要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就需要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尽可能选择生态环保农药,减少有毒、有害药物使用,优先使用农家肥,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但是,在当前农药市场中,由于监督监管力度不够,生态环保型农药普及量很少,并且价格也很高,农民的采购意愿降低,再加上对于新型农药的防治效果不了解,也导致了使用量很少。除此之外,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上,投入的资金有限,很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资金的流通不够透明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难度。

  4.4面源污染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当前,人们饮食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优质化,在追求营养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绿色化,而这对基层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养殖、水产加工业来说也是一种有利发展时机。为了获取最大的市场经济效益,都会以产量增加为中心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创新,片面增加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量,盲目追求效益增加而忽视了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使得面源污染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深了农业面源的污染程度,导致基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出现严重的不协调现象,影响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5新形势下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5.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是基层农民群众,那么要保证实际防治效果良好,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力量,引导基层农民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地方政府部门要在当前生态环保理念指引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电视等媒介,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进行普及,改变基层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开展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工作,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结合使用技术进行培训,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不能单一地将添加化学肥料作为农作物高产的手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方式,选择绿色生态化防控方法,确保高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降低面源污染。

  5.2健全相关制度,完善防治保障体系

  地区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调查和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出现的原因、特点、危害等信息,严格按照现代化标准,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控机制,并对防治工作开展的相关制度进行健全,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进一步规范基层农民的农业生产行为[2]。此外,还要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采取新型防治技术确保防治效果,对现有防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责任制强化,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防治队伍。在防治工作具体开展中,还要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完整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治工作开展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公众广泛参与的防治机制,形成上下级联动的全方位防控体系,为整个防治工作提供监督保障作用,从而提高各项防治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

  5.3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管控,提高粪便处理科学性

  农业面源污染中,畜禽粪便污水排放是重要因素,必须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管控,提高粪便处理的科学性。首先,实行畜禽养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采用新型粪便污水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完善粪便污水综合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其次,积极发展沼气工程,实现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畜禽粪便在先进设备中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好氧等环节的处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无污染的有机肥,也可以为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可以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最后,实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当前,无害化处理技术在大部分区域都有广泛实施,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畜禽粪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地区要结合本地区畜禽养殖情况,按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3-4]。

  5.4提高各项防治措施落实的实效性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生态环保型农药的普及力度,引导基层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严格控制使用量。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以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等为主,尽可能减少剧毒类药物的使用,避免对种植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到生产能力,优先使用有机肥。其次,提高地膜使用率和回收率,及时清理田间地膜,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对于秸秆也要实现循环利用,创新现有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和应用再利用技术,禁止随意焚烧。最后,加大对河流流经区域内的畜禽养殖管理力度[5],对流经范围的污水排放提高标准,避免造成水体污染,也可以建立新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防止其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渗透污染。

  6结束语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时、不到位,就会导致污染扩大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提高各项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从而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新芹.安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2):16-19.

  [2]姚文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9):42-43.

  [3]彭浩.合肥市店埠河流域乡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1-4.

  [4]刘超逸.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9(14):63-64.

  [5]黎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9(6):48-49.

  赵杰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