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量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对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安全、均衡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重要,定量测算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率,有利于更加准确衡量其重要地位并展望未来。本文利用28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种植业生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各省种植业产出的贡献率,探讨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结果表明,1979—1984年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原有的大型机械不能适应小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稍有下降。随着农业机械适应小规模生产,1985年机械化水平停止下降。2004年以后,随着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农业机械补贴力度的增大,综合机械化水平加速上涨,同时种植业总产值也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在大部分省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1979—2018年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在30%以上的省份有5个。分省加总数据和全国合计数据计算结果均表明,历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贡献率为正,且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总贡献率远高于化肥、土地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其中全国合计数据表明2018年与1979年相比种植业总产值增量中有高达54.196%是由农业机械所贡献。因此,提出应丰富支持政策、加强农田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薄弱地区、薄弱领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等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种植业;固定效应模型;Cobb-Douglas函数;劳动力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非农实际工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量化问题严重,农业生产耕种收各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力的缺乏导致产量低下,且限制农民的生产规模。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需求量[1-2]。农业机械替代人力劳动力,大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释放的资金可以用于购买优质种子、化肥、农业机械以及学习其他农业生产技术,从多方面促进农业产出的增长[3]。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49年的8.1万kW增加到2018年的10.04亿kW,年均增长率为13.08%。种植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55.78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4711.15亿元(以1952年为基期)。1949—2018年种植业总产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均呈现递增趋势。为衡量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增长的贡献,把握我国种植业农业机械化发展效益,有必要定量测算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率。
1研究方法
1.1方法选择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法测算农业机械化贡献率。C-D生产函数法是一种间接测算贡献率的方法,假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取自然对数、回归求得各生产要素弹性,用弹性求解贡献率[21-22]。C-D生产函数法形式简单、便于计算,所以被广泛运用,并常用于测量科技进步率。C-D生产函数在近年来遭受不少批评,认为该方法是一种“专横”的方法,且在测算农业机械化贡献率时,农机总动力构成复杂,无法分割,会产生误差[1]。但是,该方法的理论性质基本正确,因而是可以接受的[23]。另一方面,我国各省统计数据缺乏,其他模型需要的统计数据没有可靠的来源,所以用该方法测算农业机械化贡献率是合理的。
1.2模型设置
影响种植业产出(Y)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投入(L)、资本投入(K)、土地投入(D)等,其中资本投入用化肥施用量(F)与农业机械总动力(M)表示,则产出函数可以表示为:
2结果与分析
2.1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
1979—2018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种植业总产值总体均为上升趋势(图1)。1978年以安徽小岗村“大包干”为序幕的农村改革开始后,农村迅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从集体公社大面积共同作业转化为家庭联产承包的小规模作业,1984年年底,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基本普及开来[27]。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模细小,土地零碎,原有的大型农机还没有适应经营规模的变化,1979—198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稍有下降,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的束缚,在这期间种植业总产值保持上涨。1985年随着农业机械逐渐适应小规模作业状况,农机社会化服务、跨区服务体系兴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停止下降[28]。而同时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农民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农业生产产量不稳定,收益率较低,农业机械投资较大,退出农业经营的农户逐渐增多,在这一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依靠小型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缓慢[29]。随着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农业机械补贴力度的增大,2004年以后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加速上升。
2.2各省平均贡献率分析
运用stata15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面板数据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所以这里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修正后的t值。拟合优度为0.99,拟合效果较好。再根据公式(3),算得农业机械化对各地区种植业的贡献率,结果见表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研究表明,1979—201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种植业总产值总体均为上升趋势。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产值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分省面板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省份农业机械对种植业产值的贡献率都是正的。同时,分省加总计算出的农机贡献率和用全国数据回归计算出的农机贡献率,除了1986年消除物价指数的种植业总产值负增长导致农机贡献率为负数以外,其他年份都是正的,且所有要素中无论哪种算法农机的贡献率都远高于化肥、劳动力和土地等其他要素。但注意到,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不断降低,农机总动力增加对种植业总产值增加的贡献在降低。现阶段平原地区耕、种、收阶段机械化已经到达较高水平,但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地形等多因素的限制,丘陵山区县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农业机械化在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等领域还有诸多不足,未来应当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化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推动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
3.2建议
1)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支持力度,丰富支持政策。农业要参与国际竞争、要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那么必然要依靠农业机械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支撑不起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过于单一,主要依靠购机补贴政策,而欧美、日韩等和地区的燃油补贴或退税政策、贷款贴息政策等组合政策,我们应借鉴和丰富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
2)提高农业机械化效率,补短板强弱项。当前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传统农业机械处于过剩状态,而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领域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因此应将主要资源向薄弱领域和地区倾斜,降低保有量过剩的农机支持力度。
3)加强农田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丘陵地区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均占全国三成左右,但由于农田分散、零碎、不平整、缺乏机耕道等原因不适合使用大中型机械,极大的限制了丘陵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应大力推动以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坡改平、弯改顺、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为农业机械作业提供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宗毅,刘小伟,张萌.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贡献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3(6):595-603.
ZhangZY,LiuXW,ZhangM.Contribution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tograinproductionunderagriculturallaborsmigration[J].JournalofAgro-ForestryEconomicsandManagement,2014,13(6):595-603.
[2]罗锡文,廖娟,胡炼,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1-11.
LuoXW,LiaoJ,HuL,etal.Improving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leveltopromoteagricult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J].Transactionsof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16,32(1):1-11.
[3]ThompsonFJ,BlankCS.Harvestmechanizationhelpsagricultureremaincompetitive[J].CaliforniaAgriculture,2000,54(3):51-56.
[4]宗晓杰,杨广林,王福林.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测算农业机械化贡献率[J].农机化研究,2000(3):37-39.
ZongXJ,YangGL,WangFL.Calculationofcontributionrate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basedonthe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J].Journal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Research,2000(3):37-39.
[5]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4(5):11-15.GuHZ,
WangPZ.Aquantitativestudyoncontributionsoftechnologicalchangestoeconomicgrowthinagriculture[J].JournalofAgrotechnicalEconomics,1994(5):11-15.
吕雍琪,张宗毅*,张萌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