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产物,当前,国际农贸市场中已经出现与绿色农业为生产经营核心的绿色消费产业链。绿色农业代表着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不仅仅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绿色农业是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绿色农业发展若干关键问题展开思考,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农业;关键问题;探讨
发展绿色农业需要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设备与管理经验的支撑,协调统一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综合效益提高的目标,采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完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的构建,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随着当代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农业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农业发展与保护迫在眉睫,而绿色农业则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不谋而合。全国各地开始积极响应与推广绿色农业模式,成立多个绿色农业示范区,但与发达相比,对于绿色农业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1]。绿色农业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必须解决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担任保护农业安全的重任,才能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目标。
一、绿色农业在我国的上升发展趋势
农业内部发展动力和外部推动力是农业模式产生与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常规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模式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探索与发展,可持续农业模式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源,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实行可持续发展满足后代人类需要[1]。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绿色农业概念出现,发展至今,专家与学者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绿色农业发展内涵。最终得出绿色农业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保障绿色农产品安全、资源安全,协调绿色农业经济效益,采取标准化生产手段,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可以说绿色农业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的一种。我国是农业大国,绿色产品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农业领域,还包括工业和视频加工等领域。绿色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流[2]。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绿色农产品不只是绿色有机食品,还包括绿色农产品生产原材料,如纺织和橡胶等材料。另外,绿色休闲农业和绿色文化农业等景观园林的建立,都属于绿色产品范围内。从2006年发展至2019年,我国绿色农业产品数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尤其是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量在近几年大幅度增加,带动绿色农业产品销售额大幅度增长,成为绿色产品主要出口大国。根据调查表明,我国近几年绿色农业生产销售速度明显加快,数量与质量呈正比上升趋势。随着市场对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增加,绿色农业在我国市场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二、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一是各地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绿色农业为新的农业发展模式,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理解片面、认识模糊,没有从新旧动能转换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二是政策措施有待优化。绿色农业发展目前仍然相对分散,存在自发性、盲目性,缺乏规划引领,指导服务也相对滞后,发展路径不清、措施不实[3]。有关财政扶持、金融支持、设施用地等政策有待完善,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乡村供水、供气、供暖、医疗条件差,农村道路、网络通讯、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农业的发展。三是发展带动能力有待增强。部分绿色农业发展产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农民缺少参与绿色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市场地位和话语权较弱,利益难以充分保障。四是科技与人员支撑有待加强。从农业科技支撑方面看,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农业经营主体横向联系、协作不够,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不强,产业发展科技含量较低。从农业人才新旧接续情况看,大学生、专业人才外流,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农业从业者整体年龄偏大、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对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认知度低、接受慢。
三、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政府发挥调控引导作用
发展绿色农业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调控引导作用,为绿色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4]。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府对绿色农业的投资与补贴力度,加强绿色科学研究、绿色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投资与补贴。将绿色农业作为科研单位研究的重点,进一步促进绿色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综合生产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受到政府项目投资与补贴,生产者投入成本降低,绿色产品价格竞争力和利润水平提升,激励绿色农业发展[3]。二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包括电子商务、农村金融在内的绿色农业发展所需的等各种服务。加强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建设,开辟运销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提高农产品销售额。三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利用品牌价值高的农产品的带动作用,打造高效益、高质量的绿色农业,顺应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二)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旦离开科技的支撑,绿色农业将无法长足稳定发展。从技术层面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才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可操作性的发展。当前,农业正在经历着变革,而科技进步则是其发展的核心因素[5]。绿色农业长足发展必须依靠坚实的科技支撑:第一,吸收先进科技成果。通过借鉴与融合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进,最终达到优化结果。加强对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优势长处的吸收,尝试世界农业标准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绿色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创造出一条符合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绿色农业发展技术。完善绿色农业体系,标准化绿色农业体系包含各种信息数据与内容,如生产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加工技术标准等,一手抓才能构建出系统化、标准化的绿色农业生产体系。第二,规范绿色农业技术规程。全过程监督与控制绿色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的过程,确保各环节工作绿色、环保、无害。使用有机化肥与生物农药,同时加强对新型肥料、农药等生产材料的研发。研发以天然物质为原料、效果好的新型废料和农药等,保证农药使用无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农业资料逐渐替代化学合成品农业生产资料。
(三)培育绿色农业经济龙头,强化发展带动能力
当地政府采取政策激励或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绿色农业,带头运作和经营,目的是依靠企业力量带动当地绿色农业发展,激活企业内在活力,实现带动作用[6]。针对地区规模较大、具有明显带动能力、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应增强扶持力度,促使其生产与发展朝向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集中,加强对地区骨干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增强带动力量。另外,对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也要加大扶持力度,保证企业生产规模与产品品质。在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支撑线,建设或改造一批新的中型绿色企业。
(四)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树立绿色
农业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与时俱进,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树立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增强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识,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做好农民思想引导与培训,通过农业知识和绿色环保知识的讲解与宣传,及示范基地的实际生产演示,转变农民传统绿色农业认知,同时增加农民教育和培训投资,从思想上指导农民对绿色农业从形成正确认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要让农民真正接受绿色农业[7]。
(五)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优化,从最初的温饱到追求营养,再到现在的健康膳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人们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系统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也不可避免的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和无害性受到影响,进而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8]。现阶段,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开始走绿色环保的道路。
四、结语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政府调控、科技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绿色农业生产运营安全稳定进行,实现社会与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具有复杂化、系统化的特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农产品市场竞争会越来越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使用也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现阶段,我国关于绿色农业发展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但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所以我们在研究与制定发展规划时需站在客观角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减少环境污染,整治消除生活废水和工业“三废”,改善生态环境,才能生产用的放心、安心的天然无公害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胡安俊.适度规模、绿色品牌与农业发展[J].开发研究,2020(1).
[2]李浩,栾江.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户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化肥减量化使用为例[J].农业经济,2020(1).
[3]李佳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做法与成效[J].现代农村科技,2020(4).[4]张新美.论绿色发展理念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2019(6).
[5]李学敏,巩前文.新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及优化进路[J].世界农业,2020(4).
[6]韩文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J].现代农业研究,2020(4).
文/王赫、黄翊鹏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