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开启了“适应教育”研究的新论域。适应教育研究需要适配理论指导。通过追问适配理论研究的价值,即适配理论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理论根基,适配理论是职业教育补短板的本真理论,适配理论是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理论,确认职业教育适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适配、类型适配、体系适配和教与学适配等;并提出了适配理论建构应注意的问题,即内外适配的均衡性、理实适配的有效性以及理论自适的创新性。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适配理论;需求适配;体系适配;教与学适配
随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期待的日渐增强,学界对职业教育本质和属性的追问不断升温,该研究已成为一个显在的热点。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的命题,带动类型教育的研究之风劲吹,成果不断见诸报刊,形成一个研究热潮。2020年11月,《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政策规划又提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新命题,开启了“适应教育”研究的新论域。我们认为,这些研究直接关涉职业教育的理论追问,将构成新的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和突破的增长点,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理论研究应当锁定的核心命题与统领范式。
一、职业教育适配理论研究的价值追问
(一)适配理论的内涵和缘起
适配,适合匹配之谓也。“适”意即适合、适应,“配”意即匹配、配合,是指事物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彼此共生的一种和谐匹配状态。适配是事物普适共生的一种存在,包括人与自然的适配、人与社会的适配、人与人的适配、人的思维与自身发展的适配等。国外研究适配理论较早的有法国地理学派,他们创立的适应论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英国地理学家PercyM.Roxby于1930年首先创造并使用adjustment(意为“协调”和“适应”),它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使用的可能性。随着人类生态学的兴起,至20世纪80年代,协调论开始主张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早期的适应论追求和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人境适配,嗣后渐次向社会、文化和教育迁移,其发展脉络是清晰鲜明的。当下我国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已然破题,这是一个新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赋能和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取向和历史任务,需要理论奠基和科学引领,需要追问“为什么”的价值取向和理由响应,以形成研究自觉和理论自觉。
(二)适配理论研究的价值追问
价值是事物意义和效用的集成。它是人们行动的响应理由和内在依据,是实践理性的彰显。适配理论研究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配理论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理论根基任何研究都不能没有理论烛照,不能没有学理支撑,否则,其研究就是流于经验的肤浅认知,就是被现象裹挟的表层“内卷”,算不上真正的研究。刘晓教授认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有利于职业教育研究地位的确立、本质认识的加深、学科视野的拓展及理论体系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是职业教育学科走向丰富、完善和成熟的重要前提”[1]。适配理论之于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澄明认知,即通过理论的研究、解读、阐发、诠释,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深刻领悟、去蔽澄明;洞穿本质,即“穷理以致其知”(朱熹语),帮助人们不被表象所惑、所扰,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高瞻取势,即理论可以使我们获得高瞻的视野和势能,如登山观海一般获得一种邈远的境界,这种高位势能、高远视界正是理论赋予我们的取势而神的能量;实践引领,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适配理论存在的意义在于指导人们“反躬以践其实”的适应性实践,引领、指导人们达成实践的适应性的根本目标。
2.适配理论是职业教育补短板的本真理论本真,即符合本色而真纯的理论。徐国庆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论》前言第一句话就写道:“职业教育至今仍是一个思想贫瘠的领域。”[2“]思想贫瘠”,即理论贫匮、研究缺位、建树不足,尤其是符合职业教育本色的真正理论并没有建立起来。回溯职业教育的理论建构,最早都是从普通教育学移植、嫁接、因袭而来的,至多只是更换了几个职业教育的术语,进行了简单的整容、换脸,就摇身一变成了职业教育的理论。适配论就是要打破这种错位建构的逻辑和混搭杂糅的悖论,寻求真正的适合职业教育本真的理论建构。唯其如此,才能为职业教育理论固本培元、补钙强身、守正创新,补上思想贫瘠、理论薄弱的“短板”。
二、职业教育适配理论的研究内容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各种内在要素的总和,亦指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适配理论的内容研究或研究内容讲的是适应的内涵。这种内涵从宏观角度审视,可以分为需求适配、类型适配、体系适配和教与学适配几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是职业教育一个大的研究子项和细分领域。
(一)需求适配
需求是事物和人的发展源泉和根本动能。职业教育的需求适配是指供给侧和需求侧达成的平衡、适应和满足。供给侧指教育提供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功能实现的程度,需求侧指为消费教育者提供的服务达及的满意程度。职业教育的需求适配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配,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配,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配。
1.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配职业教育是为经济发展赋能的类型教育,也是培养生产力、造就劳动者的教育。它要求所培养的人成为熟知劳动对象、掌握生产工具和具备技术技能的人才,并且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只有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创利需要,实现“为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与经济发展适配的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赋能和砥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如习总书记所说:“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制造、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经济发展,还体现在能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方面,助力企业技术更新和迭代,真正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的适配度和质量。
2.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配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在特定社会中存在的群体,这样的社会是先在给定的。人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社会化,才能很好地生存。职业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势必不能脱离社会。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职业教育要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一方人才无用,他方有事无人。职业教育应当研究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规律和方法,“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服务。人之适应社会,一是要立德树人,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来树立学生的正确“三观”,即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道德规范、大政方针、和民族利益相适应、相一致、相向而行;二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立世生存的“谋生之本领”,这样他们才能为自己获取谋得生活资料的特定职业,获得融入社会的本质空间,为自己的生存赋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类型适配
《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所谓类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它是由各种特殊的事物或现象抽取出来的共同点构成的类别。职业教育类型就是基于职业教育共同特征形构而成的种类。
三、构建职业教育适配理论应当注意的问题
职业教育适配理论建构是事关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学术问题,必须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之。要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设计、严规范实施,防范思维偏颇和理论误区,努力将理论建构在辩证思考、逻辑自洽和创新出彩的基础之上,形成自成一格、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本真理论。具体来说,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内外适配的均衡性
按照耗散结构理论观点,适配是事物由非均衡态通过自组织的作用而走向均衡的过程。比如职业教育的供求适配问题,包括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供不适用、供近于求、供求平衡几种情形,其中最后两种是供求适配的表现。而最好的状态不是供求平衡,因为平衡(事物的稳态和确定性)是短暂而难以持久的,最好的情形是“供近于求”,即技能人才基本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而又留有趋于“更好”的追求余地。职业教育的内外适配也要追求这种状态的适配。内适配是指职业教育内在的规律适配,如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技术人才成长和技能形成规律、人的全面发展所要求的生成规律等。外适配是指职业教育要适应外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规律,即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适应。从哲学内外因理论和事物发展的逻辑看,内部规律是职业教育立足的根基,外部规律是内部规律的外在表现。我们既不能因强调职业教育的外在需求适配而干扰和冲击内在适配的根本作用,也不能因强调内在教育本身适配规律而弃守外在的经济需求和市场规律的作用。因此,优化的适配理论一定是内外兼修、趋于平衡的适配理论。
(二)理实适配的有效性
职业教育适配理论建构还应追求理论与实践适配的有效性。一方面,脱离实践的单纯的理论自适是专家学者自娱自乐的学术自恋,是“两张皮”的“无根”的理论。职业教育适配理论建构不能悬浮于现实之上,而应扎根于问题和实践之中。学术研究应该回应、拥抱和映射现实,融入实践。学术研究如果不能深入现实、扎根实践,从现实实践中汲取动能、养分和力量,就丧失了其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地强调实践自适,脱离理论指导,又将流于盲目的实践和狭隘的经验主义。这些都是需要防范和规避的。我们需要的适配理论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回归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这样才能彰显理实适配的有效性。正如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所指出的:“加快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系统总结我国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加强基本规律和内涵属性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理论研究、政策指导和实践发展的良性互动构建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筑牢理论根基。”[9]
参考文献:
[1]刘晓.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201.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前言1.
[3]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64.
[4]张健.职业教育类型确立的追问与行动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21(1):53-57.
[5]赵伟,孙英.职业教育类型论[J].高教研究,2020(11):98-103.
张健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