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1-11-30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565

  摘要:新媒体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域、改变了主客体之间的地位和互动方式、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新媒体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树立数字化思维意识,以数字赋能,将数字化思维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工作机制,打造新型的主客体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实践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关系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潮流,“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要将数字化时代发展特点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相结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式和内容,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即时性、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构性、调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拓了新的实践场域。新媒体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重塑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实践途径和实践场域,构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但是,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数字化、现实世界虚拟化、舆论环境混乱化,传播方式管理难等新挑战。

  1.时空转换的挑战:由“课堂教学”转向“网络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塑造大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概念内涵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其他教育方式为辅助的教育模式,其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灌输式教育。数字化媒体技术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空间战场。这一时空转换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表达体系的建立,而是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概念、体系的建立,能够极大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实践空间,进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

  2.主客体地位的挑战:由“主客体对立”转向“主客体互动”。新媒体数字化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联,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话语体系主客体之间的地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信息传播手段的限制,客体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导者、话语体系的掌控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处于天然的主导地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方式更加便捷,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是最新信息的唯一传播来源,局限于课本知识授课的教学方式已难以被接受,主客体之间的教学地位更加平等,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深水区,思想文化和社会利益格局都日益复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思想认知和行为特点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媒介素养能力的挑战:由“传统媒介素养”转向“新媒体素养”。相比于社会其他群体,无论传统媒介时代还是新媒介时代,青年大学生都是媒介消费的最大群体。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媒介消费能力要求并不高。进入新媒介时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一,青年大学生是新媒体的重要参与主体,相较于从现实世界中获取信息,他们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从新媒体平台上快捷地汲取信息,但是由于他们的媒介素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对信息的把握和社会现实的洞察还比较难,容易随着媒体的倾向思维,陷入“自我认识困境”,不利于建立理性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样面临着这一难题。新媒体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往往会受到网络上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媒介消化和辨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其三,信息传播的实时性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信息的管理难度更大,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平台加速向高校辐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不断涌入大学生的头脑,他们企图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一部分师生认同西方的价值观、文化观,甚至质疑和否定本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

  二、新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途径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基本遵循。高校应该树立数字化意识,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1.强化数字理念,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数字化的理念。数字化改革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统筹运用好数字化技术、树立数字化思维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创新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机遇,将数字化理念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字化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数字化程度。其次,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情境教学共同体。新媒体时代,随着自媒体技术传输路径的变革,大学生表达想法、观点和意见的方式更加自由,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天然的话语优势和教育主导权,传统的“师说生听”的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把握学生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平等对话的语境下与学生建立思想交流沟通的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深、走心。再次,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原有线下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多媒体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实现枯燥知识的生动化,通过信息整合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认识,打造“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

  2.推进入脑入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首先,强化高校组织对新媒体的管理。实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校内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主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力量。要进一步推进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的建立健全,紧紧抓牢新媒体宣传内容,形成工作合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其次,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高素质、专业化、懂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中转站,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新媒体传播、使用能力,不仅能够及时根据国情、校情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知识逻辑进行重新建构,而且能够将知识与新媒体相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引起知识教育的共鸣。再次,统筹推进新媒体课程建设。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发挥着不同的育人作用。从新媒体与课程相结合的角度看,高校在新媒体教学方面的投入和运用还不够,课程建设内容与大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适应度还不够,不能较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深入发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育人要素,打造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的数字化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3.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新型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构建良好的主客体关系是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数字化时代,客体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宽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天然壁垒,构建了新型的主客体关系。因此,首先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指挥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政治意识,明确主体责任,完善考评体系,培养好教师新媒体使用能力,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其次要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升上。若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则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主体与客体的积极互动,构建起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去了解新媒体,在客观认知判断的基础上择优弃劣,引导学生学会并用好新媒体,学会新媒体信息的辨别,把新媒体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性工具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打造新媒体矩阵,推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办公厅、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高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高校要结合实际,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打造适合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爱的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多角度强化学生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和纪律观念,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和新渠道。

  首先,积极打造新媒体矩阵。高校拥有着丰富的新媒体资源,可以通过新媒体资源和平台的整合,发挥校内媒介的最大传播价值。校园媒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发布学生喜爱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音频材料,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用大学生熟悉的传播媒介,采取符合年轻人交往特点的沟通方式,辅以网络话语和表情包的使用,有利于消除因年龄、身份等因素造成的心理隔阂,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2]

  其次,创新新媒体宣传内容和方式。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最活跃、最特殊的群体之一,其思想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园公众号、官方网站、音频广播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各具特色的品牌栏目,让学生在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再次,将新媒体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新媒体运行的好与坏,队伍建设是关键,高校可以将新媒体建设与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融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对学生社团以及学生会的思想引领,选拔政治素养高的教师、学生干部和优秀代表来充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通俗易懂、简洁平实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情感共振,建立共同语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新媒体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生态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媒介传播手段和方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体系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其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以新媒体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骆郁廷,余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新媒体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9).

  严洁姜羡萍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