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路径探讨尹

2021-08-10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94

  [摘要]四川省多功能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落后,科技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深入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在阐述多功能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四川省;多功能农业;发展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庄严宣示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抓好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及康养等新价值,促进农业功能从提供物质产品向提供精神产品拓展......”。可见,四川省把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提供满足人民群众更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规划内容,发展多功能农业是四川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路径探讨尹

  一、多功能农业的基本内涵

  农业多功能性,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日本政府提出的“稻米文化”中出现,之后得到了韩国、欧盟的认可。1998年日本在农业白皮书里提到:“农业生产活动在保障农产品的供给以外,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景观,保证文化传统的延续等机能。”[1]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1998年召开的农业部长会议公报中也提出:“农业活动要超越提供食物和纤维这一基本功能,形成一种景观,为国土保护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化保护等提供有利的环境。”[2]本文较为倾向于乌东峰、谷中原学者的理解,认为多功能农业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且展现人文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产生和谐的人文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3]

  二、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多功能农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着基础设施较落后,科技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深入,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一)发展理念不清晰,规划引领不渗底

  四川省不同经营主体对通过发展多功能农业取得经济效益有着较强积极性,在政策倾斜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主体对多功能农业“四效合一”理解不够,对新发展理念认识不清的现象,造成多功能农业普遍存在发展持久性不高、发展方向不明晰、技术创新度不够、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四川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4]等发展规划,但部分地区部署落实不到位,造成规划引领还不够彻底。

  (二)区域条件差异大,基础设施较落后

  四川省各区域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落后导致多功能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低山居多,利于交通、水利、电力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攀西地区,攀枝花市以低山中山为主,地形相对简单,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较好,而凉山地区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错落;川西北地区,高原高山深谷交错,均属地形复杂区域,较其他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铺设难度大。同时攀西凉山地区与川西北地区也属于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区域,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可见,丰富的地形地貌,迥异的地域风格,为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带来了天然优势的同时也因区域条件差异大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各不相同,出现多功能农业发展程度不均衡的局面。

  (三)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积极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是驱动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要加大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动力,尤其应推动农业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建设,提升农业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创新素质,加强企业主体间联盟,推动更多高质量集成项目落地;二是加快农业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培育更多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高质量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科教协作、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深化涵盖农业、畜禽、水产等领域的省、市、县、乡各级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推动民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质量,进一步扩大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创新人才是关键。一是积极引进创新人才,通过完善职称、考核、住房等激励奖惩机制,加大各项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引进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创新急需人才;二是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应注重提升创新人才培育效能,分层、分类强化人才培训培育,加快对有技术、有管理能力、有市场判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坚持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强化创新农业人才与地区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性。

  (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是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延伸四川农业产业链,首先,精化上游投入品。应加快四川省好种好苗基地建设,完善农药化肥生产质量标准,深化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其次,延伸中游生产加工。加强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等中高端基地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的价值网络构建,实现价值创造、价值传导、价值循环。最后,强化下游的渠道建设。细化农副产品市场分级,完善四川省冷链物流建设,建立基于终端物质产品的增值体系,实现品种、品质、品牌联动发展。延伸产业链少不了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应大力引导带动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大力从产地加工、包装、营销等多环节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大园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文创农业、科普农业、休闲农业等,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不断扩大主体经营实力,建立利益共同体,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效益,健全融合发展新机制,增强“三产融合”发展的各主体抗风险能力。

  (五)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四川省农业服务体系不仅要健全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半公共产品的供给,也要完善市场行为为主导的市场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对于半公共产品供给,应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如加大乡村农业信息人员培养力度,健全基层农业互助协会,完善气象服务平台,完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另一方面,对于市场产品供给,应健全各级农副产品市场和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四川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容,如加强农机由本地农机和外地作业队结合向量大且集中需求发展,加快农资由小量而分散向“成套”农资供给发展。

  (六)健全政策制度,加强保障监督

  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是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大对多功能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械购置等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农业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等;在金融政策方面,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普及农业基础金融服务,开展农业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拓宽多功能农业发展抵质押品范围等;在土地产权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秩序等政策;在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农资市场、农资价格监管,强化农产品价格监督预警,完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等,使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各项保障监督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启明.日本关于农业公益性定量评价的研究[J].世界农业,2002(8):13-16.[2]李强,周培.农业多元功能耦合与都市型农业生产结构优化[J].农学通报,2012,28(2):103-108.

  [3]乌东峰,谷中原.论现代多功能农业[J].求索,2008(2):1-6.

  [4]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EB/OL].[2017-04-28].

  [5]程华,卢凤君,谢莉娇.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内涵、演化与发展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9(12):118-128.[6]孔详智.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供给和需求的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唯丞,方杰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