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级是小学阶段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脱离幼儿生活,正式步入系统性教育的起点,是学生正式进入大集体生活中的起点,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抓好这一关键期去培养学生的习惯能够让小学生逐步形成规则意识,有利于后期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智还不够成熟,但是对于喜爱的权威性代表会产生一种近乎盲目崇拜的心理,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习惯;教育策略
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需要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的渗透与培养,并且这并不仅仅只是学校的任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学生家长的协同教育,教师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做好各项工作,为未来不断地培养学生习惯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迅速的适应校园生活并且逐步将教师要求的行为内化于心,成为学生的个人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更加有利于教师后期的管理。基于此,笔者将主要分析一年级新生习惯养成的有效教育策略。
1.明确制定培养目标,与家长密切沟通促进家校共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要有明确的规则才能够保证事情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而对于一年级习惯的养成工作也是如此,教师若想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首先就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希望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然后按照培养目标去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这样才能够在落实时不至于出现混乱或者前后教育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同时教师也需要与家长紧密沟通,尤其是在新生新入学的阶段,在此阶段小学生对新的环境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内心很容易出现恐慌与不安,反应到行为上就有可能是极容易害怕、生气,这些都会影响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消除学生的不安与恐惧,一来需要教师以一种较为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二来就需要家长的帮助,教师需要将学生习惯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通过新生家长会或者通过微信群明确告知家长,让家长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工作重视起来,要知道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的是长期坚定不移的落实,这就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力,坚持的教育立场以及教育内容是一致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以及对习惯的态度直接决定学生的态度,若是家长不能够配合教师进行习惯的培养或者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与教师的要求背道而驰,那么学生的习惯永远也无法真正养成,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养成习惯,教师就要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保证家校共育,形成统一的向心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除了在开新生家长会时需要与家长进行习惯目标的统一工作之外,还要就学生在校出现的不良习惯问题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像是可能出现的随地乱扔垃圾、在课桌上乱涂乱画、在课堂插嘴、说话等行为,这些教师不仅要在学校进行管理也需要反应给学生家长,这样双方都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从而促使学生自己主动不去做这样的行为,那么学生的习惯自然就能够逐渐养成。还有就是一些需要在校内校外一致的习惯,像是学生需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在家时也进行监督才可以促使这一习惯顺利养成。
2.抓好与父母谈话的第一次,对学生深入了解父母是最了解
学生的人,他们明白自己孩子在性格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这也是教师在正式教学时需要了解的内容,世界上没有统一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有合适的教育方法,而且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着极大的不同,教师需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才能够保证在落实学生习惯培养方法时可以对症下药,让学生都能够主动的培养自己的习惯。像是有的学生喜欢被表扬,惧怕被批评,此时教师在培养学生习惯时就需要从鼓励入手,放大学生的习惯养成好的方面,然后再去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一年级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快一些,习惯养成的速度加快学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表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年级新生的习惯不仅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而且学生也会对学校生活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这对未来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若是只依靠教师在校进行观察,那么所好肥的时间较长也很难保证准确性,也有可能出现初期的决策失误,那么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与学生父母谈话的第一次,从谈话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包括一些兴趣爱好,同时也要与家长表达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培养学生习惯的教育工作,让家长对教师、对学校产生足够的信任感,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习惯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制定第一周的习惯养成教育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入学的第一主是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期,若是不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期后期教师再去培养学生的习惯难度将剧增,此时的学生对学校教学方法十分陌生,就会主动收敛自己的顽皮的性格,对于教师也保持着一种试探的状态,第一周的小学生会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听话,教师若是能够把握住这一阶段,学生的初步习惯就能够被有效培养起来。因此,教师要制定明确的第一周习惯养成方案,并且严格落实这一方案。方案的具体内容要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教育方法也要具备多样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教育的效果。首先就是对于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借助儿歌进行辅助教育,儿歌本身旋律性较强,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刻板的叙述是存在抵触心理的,也不会集中注意力去听教师讲的习惯要求,而利用儿歌进行教育,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学生也愿意听教师播放的儿歌。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为学生比方一些有关于学生习惯的儿歌,像是“太阳朝我笑,鸟儿喳喳叫。一年级,小朋友,背着新书包,唱着歌儿向前走,天天上学不迟到。衣着整齐将仪表,问早问好有礼貌”等,也可以在上课初始播放“预备铃声响铃铃,请把书本摆放齐,各项准备都做了,上课专心效果好。”通过儿歌的教育能够让一年级小学生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听进去,并且付诸行动。其次就是开展专门的主题班会,由教师说明学生在接下来上课以及在校生活期间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像是上课想要说话需要举手,作业要按时完成,上课要坐直不可以趴下等,可以利用一些学生行为习惯动画,在班会上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未来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引起学生的重视。尤其是对第一周学生行为习惯要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最后就是选出第一批小班委,教师在第一周的前三天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习惯遵守情况以及对学生性格的了解来选出第一批班委,对于班委要名曲他们的职责,教会他们应该从事的管理工作,要求班委成员监督其他学生的习惯,同时也要向班级其他学生说明选择班委的理由,也说明班委若是习惯出现问题也是可以被替换掉的,以此让培养学生习惯常态化。4.建立习惯养成激励与评估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去养成良好习惯要想培养一年级的良好习惯,光依靠管理是不行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做事还是以兴趣为主,此外也只有学生自己真正从心中接受这些习惯,认同习惯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去规范自身的行为,才能够让哈良好学习、生活行为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习惯。而要想让学生可以主动培养自身的习惯就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入手,小学生对权威具备崇拜感,这也就使得学生十分想要得到教师的表扬语认可,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建立专门的习惯养成激励预评估机制,可以通过评比栏或者组织一些其他的评比活动,可以利用盖章或者小红花,来对学生近期的表现进行评定,学生的小红花或者盖章越多代表学生近期的表现以及习惯坚持的程度越好,同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学生喜欢的小奖品,像是一些小零食、学生喜欢的小玩具、不粘贴等等,当学生因为习惯获得奖品时就会获得满足感,这样学生就会更愿意去主动的将教师要求的行为当成是自己必须去做的行为,这样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就能够逐渐培养起来,时间一长就会成为学生真正的习惯,不需要刻意去培养了。
4.总结
综上所述,一年级小学生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教师都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习惯培养效率,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最了解孩子的家长入手,与学生家长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脾气秉性同时制定明确的习惯养成目标然后与学生家长紧密沟通,使其了解培养习惯的目的并且请其配合工作,促进家校共育。其次就是在班级教育中要制定第一周习惯养成方案,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了解具体应该怎么做。然后就是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若是出现问题要及时的纠正以此引起学生对习惯培养的重视。最后就是要建立习惯养成激励与评估机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去引导学生自己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秀菊.班级管理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7.
[2]姜丽丽.小学入学新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郭术高.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校教育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21):63-64.
陆婷婷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