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务院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快我国农业的转型,向加快农业现代 化建设进行转变,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建设指示。要将互联网融入我国农业的发展 体系当中,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实践模式。运用“互联网+农业”资源配置组 合能够有效地优化现阶段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效率,加快传统农业向智能 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核心城市之一,具备良好的农业科 技基础与优秀的农业推广力量。因此本文就通过分析北京市“互联网+农业”,探讨北京 市农业的现状以及对北京市农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
关于互联网+农业的论文范文还有“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产业,不仅仅是社会繁荣富强的前提,也是人类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和粮食在我国具有非常高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的中 央一号文件都重点关注农业。长期以来,我国依然实行简单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 给我们造成了土壤、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等。同时,供求方面存 在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价值,农民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农业 生产积极性下降,为国家“四个现代化”的长远战略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当务 之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转型。我国现有的农业产业地区间发展 不均衡,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相比世界其他国家还有很 大的差距。我国地形广袤,耕地总面积排在世界第三位,而由于人口的众多人均 耕地面积却排在世界第127位,甚至都没有达到世界水平的一半。在水资源方面 也是如此,虽然水资源总量非常丰富,却由于人口的稀释使得人均水资源量远远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重度贫水国家之一。再加上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严重 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我国农业 走集约化道路,利用科学和技术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 产出,是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2)农产品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协调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利用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来升级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提高人们对食物质量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展,我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对于质量较低的农产品,人们的需求普遍下 降,转而消费具有更高质量的产品。但是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再加 上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使得生产的农产品普遍质量较低,对高质量农产品的生 产能力还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服 务能力。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我国最基础的产业。其生产效率的提高,有 利于社会的繁荣富强稳定。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当 中,通过大数据来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测算和分析,对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的 浇水、施肥、防病虫灾害等农业生产行为进行精准控制。针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产 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实施标准化自动控制和集约化处理,提高农产品的质 量安全以及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不仅如此,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让农民 可以实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来进行生产。从而减少信息不广西大学农业硕士掌位论文 北京市“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称给农民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解决供求不均衡造成的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等 问题。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多功能性理论、农业发展阶段理论、农业可持续性理论以 及诱导技术创新理论等各理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特 征,总结其中的一般性规律,激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发展潜力,探索符合现代化 发展进程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式,并且大力推广多功能的创新性农业,结合农业 生产各个阶段的判断方法,来丰富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理论基础,使其对现代 化农业生产发展更有指导性意义。
(2)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中农业创新发展机制的研究,结合其研究成果可以为 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市场中包括新型农民、新型农业组织、农业企业等各 主体,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这几个主体参加“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活动可以提供极 大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建议;同时也可以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互联网+ 农业”整个行业的生产发展规划提供思考路径;最后是为领域内学者们对“互联网 +农业”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价值。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各个领域进行融合,以此加快各行业的生产效率。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升行业的创新水平和生产水平,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过程当中的一种发展新业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据,包括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一个过程。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组织变革,从而实现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产业转型和变革过程,使得行业的发展更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脚步。
2.2互联网+农业及其发展模式
2.2.1互联网+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1)互联网+农业的内涵
“互联网+”农业建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与农业产业相结合的一-个概念。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互联网+农业这个概念不断变得更加丰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农业是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科技成果融合到现代农业产业的生产、管理运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当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农业进行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流通的效率以及农产品的利用率。推动农业产业往新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建立--个智能化精准化发展的新业态。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运用感应技术、云计算、移动网络和大数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运作效率,进而带动整个第一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的互联网+农业主要是指前者。
(2)互联网+农业的特征
“互联网+”农业作为农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由于实现了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因而具有一系列创新和明显的突出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农业充分结合了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等。在农业技术的推广阶段,互联网平台的建立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户和企业了解有效的农业资源和农业创新技术,并将其进行整合;在农业的生产和管理阶段,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民进行自动控制,如浇水、施肥等农业生产行为,并能够对温度进行自动化调节,提高农业产量。同时还能智能预防病虫害等。在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阶段,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能够帮助农户和企业搜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依据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生产计划,能够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给农民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各大农业信息网站和平台的建立,方便了农业从业者、消费者、企业等对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降低了中间成本。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趋势,大大提升了农业全产业链的效率。
3.国内外“互联网+农业"发展概况及成功经验
3.1国外“互联网+农业”发展概况
3.1.1美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概况
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国。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可耕地面积约占1.52 亿公顷。同时,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有着怡人的气候和优湿的土壤条件。美国的农业集约化程度比较高,大型农场就有接近220万个,且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也不小,约在170公顷以上。正是因为极高程度的农业集约经营化程度,虽然美国的农业劳动人口比较少。但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领域范围内,人均农业产出都排在世界前列。美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也比较早,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电商服务上。最早在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产生了农产品电商服务。从1975-1995年,美国就开始出现电商第一阶段,为农产品电商萌芽时期,但是发展缓慢,以B2C为主农场主、民企在线上对农产品包装营销,而经营范围仅在美国田内。1995-2000年是电商第二阶段,电商竞争激烈,趋于集中,农产品经销商交会费即可营销。2001-2007 年是电商第三阶段,电商专业化集中。亚马逊、沃尔玛介入扩大了美国电商规模,并分别有商场物流、软件、支付的网站,且农民参与度为35%。2007年至今为美国电商第四阶段,电商与期货结合渐深,以B2B模式为主,ABCD垄断式巨头在线交易,遍及全球。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大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美国农业生产的先进性体现在农业全产业链环节的各个方面,正是由于其较高的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农业技术水平的先进,且美国的互联网思维-向觉悟很早,使得美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3.1.2日本“互联网+农业*发展概况日本的农业资源与美国正好相反,在日本这个岛国人口相对较多,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少。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限制下,日本很难发展像美国那样的大规模的集约化农业。最近几年,日本的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而农业劳动力人口数量却在急剧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日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所以日本也非常早的开始发展“互联网+农业”这条现代化道路,而日本在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这条道路过程当中,一直在做 出不懈的努力。只有利用好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优势,才是日本解决"人多地少”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才能弥补耕地不足的缺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概况
3.2.1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它在各农业细分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还相对有限。但是,它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明显促进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农村地区的阿民数量也迅速增加。
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达到1.77亿,较2012年相比增加2101万人,增长率为13.5%。由图3-1我国网民数量统计所示,农村网民正在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人口总量将突破7亿,占比将近50%。农村市场占比26%。这样大规模的农村网民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有近4万个农业网站,3000多个农业期刊,涉农类综合报纸或专业报纸达数百种,广播电视也都设有农业类节目或栏目,但仍无法满足我国巨大的农业信息需求。
3.2.2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通过互联网的建设,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 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互联网+农业的运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在互联网+农业大潮中,电子商务企业自然是排头兵。如图3—3所示,自2015 年伊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如火如荼,不少优质农副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在 网上进行售卖,畅销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不断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也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2)农业众筹模式 “互联网+农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农村电商仅仅是一个开始。作为热度 飙升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众筹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陌生,但在农业领域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组织生产。从田间地头开始,通过互联网技术 对农作物实施灌溉,最后输出合格的产品,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出去。对消费者来 说,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极有吸引力。农业众筹与电商存在本质区别。电商单纯是 将现成的产品拿到网上卖,而农业众筹则是在产品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创 意,这种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是新农业革新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子义,李宝强,齐骥.“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7,(06):99.
[2]张晓雯,眭海霞,陈俊江.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 2017,(02):95—99.
[3]梁瑞华.“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型业态发展问题及推进策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7,(01):68.71.
[4]杨伟峰,潘娜.三门峡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中国农业信 息,2016,(23):62.
作者:汪源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