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基地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证研究

2022-04-27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640

  摘 要:“三农”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决策。“艺术基地建设”不但可以改善乡村精神文化面貌,而且可以进一步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的重要着力点。对清水梅峪里“艺术基地建设”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将有助于提升“艺术基地建设”的水平,也可以推广“艺术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利用其带来的示范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并利于村民宜居安乐,能够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艺术基地;梅峪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艺术基地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证研究——以清水梅峪里艺术基地为例”(2021A-105);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绘画专业课程下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改革研究”(JY203060)研究成果。

  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国各地相继印发了《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这是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性部署,其中“文明和谐乡风美”是规划的总体目标之一。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特别强调“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规划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由此可见,作为美好乡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建设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并提出带领群众投身于建设文化强国伟大目标的时代潮流中。在新时代下,探索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时代特征。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党和国家文化繁荣发展战略、实现新农村建设要求、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皆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把我国的农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这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可见,发展乡村旅游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式。“艺术基地建设”能够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全面改造乡村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与“艺术基地建设”

  天水地区一些具有优美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的村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增加,劳动力的回流,传统文化的传承,乡村治理的进步,并发挥了旅游对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此为契机,推动“艺术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梅峪里艺术基地位于历史悠久的轩辕故里西部——人杰地灵、物产丰饶的郭川镇麦峪村,与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相毗邻。这一地区交通便利,离天水火车站约30公里,距天水高铁南站约28公里,距天水飞机场约30公里。所处地区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有众多原汁原味的西部农耕文化遗址和民俗特色场景,在基地45公里处就有著名的麦积山石窟。梅峪里艺术基地建筑面积有两千五百平米,住宿接待中心有客房48间,包含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房间配备有卫生间、洗澡间,各種休闲娱乐和文化学术交流场所设施一应俱全。每日接待量可达200人左右,餐饮中心可容纳200余人同时用餐,是一个集艺术写生交流与观光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写生服务中心。

  梅峪里写生基地是依托于当地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乡村特色建立的天水首家生态乡村艺术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前来观光采风。该基地的建立为展现梅峪村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平台,并有力地带动了该村苹果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注入了新动力。

  (一)挖掘本地特色元素,在继承与创新中振兴乡村

  挖掘本土特色元素,利用本土特色振兴乡村经济文化。“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隔十里说话就会变腔调,隔百里文化民俗就不相同,指各个地方的语言和风俗都有各自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中,很多地方忽视了本土特色,清一色的“白墙青瓦”、统一的墙绘、整齐划一的“水泥路面”等,皆反映出只重视表面工作,却忽视了本土特色。

  挖掘清水梅峪里的本土特色,是振兴当地经济文化的关键。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清水梅峪里经过长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乡土风貌。“通过寻访、调研、影像记录等形式,从九个方面展现浙江历史文化村落的恢弘图景,包括古村概览、礼仪道德、清廉大义、生态人居、劝学劝农、名人名流、民风民俗、手技手艺、特产特品等,重点挖掘传承好古村落古民居背后故事。”[1]

  在居住环境的发展中,当地先辈利用本地黄土适合挖窑洞的条件,依山挖洞而居。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稍好的住户开始围墙建房,适合本地的农家四合院逐步成为当地主流居住形式。窑洞慢慢变成了农户贮存生产工具、安置牲畜的地方。在乡土文化发展中,当地群众为了表达男女欢喜之情创造了对情歌,为了丰富生活创造了生产歌,当地称为“号子”。除此之外,还有皮影戏、社火以及过年祭拜先祖等众多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文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地村民利用西北黄土土质黏合性能好,适合烧窑制瓦的特点,开办砖瓦厂,制造各种物美价廉的砖瓦、坛罐等用品。同时,利用农耕条件,对各种农产品进行加工,制成各种农副产品,如利用小麦酿造的麦酒、醋,用洋芋加工做成的粉条,用大豆做成的豆腐,用荞面制作出来的凉粉等,都非常受人喜爱,是本地独具特色的佳肴。

  梅峪里艺术基地的建设,学习借鉴了国内外艺术基地成功的经验,并尝试与本地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土的艺术基地。艺术基地的外形构建上,注重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相协调,依据当地环境,沿山势而建;内涵上,注重挖掘本土特色,重视对本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梅峪里基地从本地居住环境、本地乡土文化等方面充分挖掘本土特色元素,利用本土元素着力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名片,扩大知名度。

  推荐阅读: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电商发展的策略研究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