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建设“新农村”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对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而且也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清晰的思路。把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内容丰富,底蕴深刻,言简意赅,意义久远,它高起点、全方位、多层面地体现涵盖了新形势下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应当突出“三新”:新农业,即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新农业;新村镇,即农村单位和个体赖以生产生活的新载体;新农民,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主人。这里,新农业是基础,新村镇是保障,新农民是根本。实现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
一
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并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手工劳动为主、以种养业及其收入为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以集中农业产中环节为主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由于各国的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社会条件、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的迥异,其农业的发展水平自然也不尽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先起的发达和地区利用全球以和平为主旋律的有利局面,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步入了现代农业的行列,有些经济并不怎么发达、基础原本薄弱的或地区也在70年代或稍后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并形成了特点不同的发展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加拿大——农业资源优势型的发展模式;日本、荷兰、以色列——农业资源贫乏型的发展模式;韩国——农业农村结合型的发展模式;台湾——农业小农型的发展模式。
二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从我国国情出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整合、工农联动发展的原则,废止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惯性思维,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用发展工业的办法发展农业,用发展城镇的办法发展农村,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使传统的数量农业、任务农业、粮食农业变成知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必须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过程中进行滚动式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2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始终注意把加强存量生态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加快存量生态农业资源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农业经济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将关爱保护资源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到突出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同步协调发展。
(一)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条件。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一般来说,它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水平等因素紧密相关。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牢固树立农产品就是商品的观念。从市场理念出发,销售就是中心环节。农产品只有卖个好价钱,才能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全部完成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绝不再单单是统一调拨的统销品种和战略物资,而完全同工业产品一样,具有鲜明的商品属性,其出路只能由市场需求来决定。这样,要抢占市场份额,要开辟未充分开发的市场,要创造新的消费市场,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当然,其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农产品价格问题,因为它不仅由价值决定,而且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大部分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求仅在国内封闭的市场中运行,现在迫于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制定农产品价格不但要顾及国内市场,而且还要考虑国际市场。一些农产品质量次、包装差、价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就是原来具有一定优势的园艺的出口也受制于技术壁垒,那种农产品的低价优势也随着农产品成本增大而慢慢消失,这都是我们面临农产品市场新情况所必须关注的问题。二是要积极加快发展精品畜牧业。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尽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生产经营方式还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尚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许多体系建设并不完备,市场开发层面比较浮浅。究其原由,就是一些领导者满足于眼前的数量,忘记了许多专家提出并曾被政府采纳的关于实施精品畜牧业的建议,而今重提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简言之,精品畜牧业即为生产畜产品精品的畜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投入大、饲养方式严格、饲料质量好等特点,它是新形势下我国畜牧业适应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的一种战略构想。为此笔者建议: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精品畜产品的开发规模和品种结构,建立相应的畜产品精品生产基地和畜禽良种繁育及防疫体系;搞好精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在实施精品战略中推出更多的名牌;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在市场竞争中形成高科技含量的优势。三是要坚决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从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现状来看,大部分发达对农产品生产方法和加工过程,农产品成分、性能及卫生检疫,农产品包装和储运环境,认证和审批制度,都提高了标准和限制,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日益突出,甚至一些优势传统出口商品也障碍重重。这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至今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用标准化手段为提高我国农产品提供技术保障。从全国来看,重点是要在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其实施与示范,加强管理与监督。
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
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完善农业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等“七大体系”,其目的是着眼于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着力于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动植物重大疫病和虫害防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能力。“七大体系”不仅是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强有力措施,同时也为建设新农村、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保障。因为,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就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种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优势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农业科技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效率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通过组织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动物保护工程、水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和完善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药残监控、技术支撑、物资保障等系统,进而构建动植物疫病虫害有效预防、快速扑灭能力和农产品卫生安全监控能力的动植物保护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系统工程加强农产品监测、检测、认证和监督系统与设施建设,进而建构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通过组织实施“金农”工程和农业遥感监测工程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网络,进而建构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水平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通过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农村沼气工程、沃土工程、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与利用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监测预警,进而建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基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工程、级渔港工程和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工程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和农业综合执法,进而建构围绕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三)拓展绿色食品生产开发规模,塑造“绿色经济”的形象,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的现实选择。
绿色食品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加工的,经专业部门认定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要加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建设,尽快建立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扩大精深产品加工比重,逐步实现绿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园艺作物以及肉蛋奶产品、酒类产品、土特产品等的多样化和系列化;要加强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针对国内外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勇于进入国际市场参加竞争,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要加强绿色食品法制建设,把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四)利用WTO的有关农业规则,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保障
要利用绿箱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储备、扶贫救灾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大幅度调整优化计划经济模式的农业投入结构,把支持的重点尽快转移到农业的生产环节上来;要利用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保护,按照《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要求,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的空间,加快改革步伐,把支持方式转向补给生产者;要利用支出结构调整改变农民收入支持体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积极建立既符合国际农业规则,又有效支持本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民收入支撑体系,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质量标准、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N].人民日报,2004-02-16.
[2]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农村政策法规调查与研究(2003)[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
[3]杨万江.农业现代化测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黄祖辉等.市场化国际化:新世纪农业发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
[5]金兆怀.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6]方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技术与管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7]陈庆立.农民与小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郭正涛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