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信息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提出通过专业交叉融合的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并对专业交叉融合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实施路径展开探索。
【关键词】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体系
一引言
在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格局下,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性与弊端日益显现,高等教育界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业教育理念的质疑和批判越来越多,教育行政部门也逐步改变其政策导向,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展开。在各种改革的探索中,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成为重点内容,许多高校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从培养目标到教育内容再到培养模式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调整与改革。在这些改革中,对于克服单一分科教育的弊端,交叉学科教育成为探索的路径之一。
二国内外交叉学科研究现状
交叉学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委员会(SSRC)首次使用“interdisciplinarity”(跨学科)的概念来描述两个或多个专业组织进行的合作和交流。[1]后来的研究认为:交叉学科活动是指两个或以上学科交互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从广阔的领域下简单的思想交流,到各种概念、方法、过程、认识论、术语和数据的整合,以及研究与教育的重新组构;交叉学科可以理解为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结果,在实践中表现为研究、教育和管理上进行的各种跨越学科界限的活动。尽管表述各异,但在内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即交叉学科是一定时期由不同学科或不同领域交叉渗透、彼此结合、相互吸收而形成的新兴学科。[2]
三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时代挑战
(一)专业概况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中,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均属管理学学科,但前者属工商管理类专业,后者为电子商务类专业。两个专业按各自的专业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确立了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建立了相配套的课程体系,由此也形成了两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消费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生活常态,互联网引发的商业模式变革随即也带动了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互联网转型。由此带动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许多企业都提出了招聘“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网络营销策划”“网络广告。
(三)信息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
信息时代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是具备较为广博的多学科知识、拥有较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不是所谓全能型人才或“通才”,而是掌握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能将不同学科知识相互融通并创造性地运用,即用创新的思维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人才。具体对于从事营销和电商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及企业经营模式、商业模式,改变了营销手段与工具,改变了商业思维、服务理念以及消费观念和行为。因此,自己若不更新经营观念,不改变商业思维,不熟悉和掌握“大智物移云”技术中与所从事业务相关的技能,肯定是难以胜任工作的。
四专业交叉融合探索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作用:一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发展水平;二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确立的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本文是在现行学科体系和专业建制下,通过专业交叉融合进行的专业建设探索,因此主要将围绕如何提高人才素质进行研究。
(一)主要目的
通过对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专业交叉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摸索经验,力争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二)基本思路
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学科交叉融合的做法,本课题的实践探索将从制定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围绕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专业交叉课程及课程群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教学团队、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以及实验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优化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调整各自的专业全程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与专业交叉融合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根据国外高校的经验,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实践过程,并呈现“反思探究”的特点,即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教学体系。因此,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对应教学体系的建立也将是一个在探索中持续改进、优化和完善的过程,“反思探究”将贯穿始终。
2.优化课程设置按照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体系的建设理念,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为此,应改变以两个专业各自的专业课为轴心来设置专业基础课的惯例,拓宽专业基础课的范畴。以开设选修课程的方式,增加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数量,同时适当减少专业必修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间,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比重,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实现从片面强调社会需求向注重社会需求与兼顾学生志趣和个性化需求的课程设置机制转变。在设计专业交叉融合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应精心策划课程的内容,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相关课程内容上的重叠比例,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五专业交叉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索
(一)修订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2016年,根据学校提出的“进一步拓展我校‘融通性、创新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和“通过新版培养方案的制定规划出我校各专业科学可行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目标要定位精准,彰显特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快知识更新,优化课程体系”等基本原则,按照专业交叉融合的思路,两个专业分别修订了各自的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这为后续开展的专业交叉融合实践探索,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与旧版全程培养方案相比,新的全程培养方案有两大特色。
(二)建立并持续完善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体系
1.课程建设
(1)以人才培养标准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课程。按照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模块化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合理化和弹性化的特征,前者是使课程体系能够兼容多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后者是使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7]为此,在设计相关课程以及课程群中的课程组合时,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具体课程所涉及的学科理论及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相关领域或问题的兴趣与求知欲,在此基础上确定开设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实现课程体系的弹性化。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新媒体和移动营销成为数字营销的新领域,原来设想的是开设“移动营销”课程,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后,课程群方案改为开设“新媒体营销”。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改变是恰当的,自开课以来,该课程的选课率接近100%,目前已列入全校公选课程。
(2)以多元化的理念组织课程内容与教学。纳入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体系的课程在内容与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融合形式,将不同学科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融合为一门课程,通常由一位教师承担全课程的教学。如“商业数据分析”“商务分析”等课程都是通过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建立学科间的联系,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提高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因文化差异,在跨境电商的经营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鉴于此,在“跨境电商”课程中增加了“儒商与儒商精神”“跨文化营销”等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跨文化环境中开展营销活动的策略与方法。二是主题形式,以问题或专题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由多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承担对应主题的教学,通过教学,启迪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形式已在“营销专题研究”“电子商务前沿”等课程中采用。
2.教学模式改革
进入21世纪,哈佛大学逐渐以“哈佛学院课程”取代了原来的核心课程,“哈佛学院课程”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通识课程,跨学科的综合性是这些课程最显著的特点。这些有特色内容的课程,传授了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推理、写作、口头表达等核心技能的培养。借鉴“哈佛学院课程”的理念,2018年以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先后开发了“人人学点营销学”“电子商务那些事”“品牌管理”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这些课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电子商务、信息科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向学习者传授相关知识。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些课程以慕课和线上课程的形式为校内外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并成为热门课程。“人人学点营销学”入选2018年级精品慕课课程,“ElectronicCommerce”入选2019年教育部首批193门面向全球推出的国际课程。
六结语
尽管在专业交叉融合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一,专业交叉课程内容只是简单地组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存在明显间隙,缺乏深度融合,因此与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其二,学科交叉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选修的方式,这将造成不少学生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选修的机会。问题很多,困难也很大,但这只能激励我们去继续探索。未来将努力学习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和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对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积极争取学校和学院的政策与制度支持,按照专业发展规划,持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争取得更多新成果。
参考文献
[1]JulieThompsonKlein,Interdisciplinary:History,TheoryandPractice(Detroit:WayneStateUniversityPress,1990),pp.24-25.
[2]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8,第15~17页。
[3]李光、任定成:《交叉科学导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第55~58页。
[4]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第69~72页。
[5]李岩、于洪鹏、李俭:《“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29期,第50~51页。
[6]包水梅、魏玉梅:《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及其特征研究》,《高教研究》2015年第5期,第47~54页。
[7]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沈致隆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第92~110页。
彭红刘新燕姜璇王璐**
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