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探讨

2022-01-22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440

  摘要:湛江地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区,具有区位、土地、光、热资源等优势,但水资源相对缺乏。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从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提高种植业整体效益、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对湛江种植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优化湛江种植业结构,应把已形成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发展冬季农业和南亚热带农业,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湛江;种植业结构;优化;产业配套

  2008年湛江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66万hm2,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等;经济作物18.22万hm2,主要包括糖蔗、花生、芝麻、果蔗、木薯等;蔬菜10.70万hm2,主要包括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等;水果8.36万hm2,主要包括香蕉、菠萝、芒果、柑橙、荔枝、龙眼等;热带作物1.63万hm2,主要包括剑麻、橡胶、胡椒、椰子等;其他作物0.73万hm2,包括茶叶、蚕桑等[1]。与种植业相适应的加工业、物流业及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有长足的发展,种植业结构逐渐趋于完善。但种植业结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体,市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特别在当前湛江种植业结构还有整体优化的较大空间。本文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从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提高种植业整体效益、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对湛江种植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湛江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探讨

  1湛江区位与农业资源优劣势

  1.1区位优势

  湛江地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区,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的西南部,北纬21°15′~21°20′,东经109°22′~110°27′,南濒南海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临北部湾,东北与广西接壤,背靠大西南腹地,是进出海南省陆路的必经之地,在北部湾、东南亚和亚太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2土地及光热资源充足

  湛江现辖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五县(市)四区,土地面积约132.25万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6.92万hm2。地形起伏和缓,以台地为主,次为海积平原。土壤以砖红壤为主,肥力中等,土层深厚,各种养分全面。湛江是全国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时数1817~2106h,年≥10℃的积温8309~8519℃,年均气温23.5℃,最热月(7月)均温28.7℃、极端高温为38℃,最冷月(1月)均温16℃,极端低温为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1]。

  1.3种植业基础和技术优势

  湛江是全国四大糖业基地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桉树、剑麻生产基地和红树林基地;盛产外运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现已建立起包括粮食、油料、水果、瓜菜等种植业在内的21个农业商品基地,其中桉树、糖蔗、外运瓜菜、菠萝、芒果、剑麻、橡胶、红橙、香蕉等成为广东和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1]。一批与本地种植业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得到了运用,如节水灌溉技术、管道施肥技术、秸秆破碎还田技术、甘蔗机械化播种与砍伐技术、热作产品加工及保鲜技术等。

  1.4水资源相对缺乏

  湛江各地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均雨量虽达1417~1802mm,但地区性、季节性干旱严重,雨季(4~9月)的降雨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80%,旱季(10~3月)仅占20%,地表容易渗漏,难以集贮利用,再加上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砖红壤毛细管蒸发作用强烈,土壤耕作层极易干旱。流经雷州半岛的主要灌溉工程雷州青年运河,灌溉面积有限。虽然1998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召开现场会,按照李长春同志“扩库、硬渠、上井群,改善生态调结构”的具体指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多hm2,使雷州半岛长期干旱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当地农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无法继续修建更多的灌溉设施,一些地方干旱现象还非常严重,使雷州半岛经常出现水源性、工程性缺水,干旱缺水始终成为制约雷州半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湛江市农业种植业现存问题

  2.1土地利用率及作物复种指数有待提高

  湛江全市土地面积约132.25万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6.92万hm2、占35.5%,利用率较低,尚有大量旱坡地、山地、滩涂地可供开垦。在常用耕地中,水田占21.92万hm2,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冬季闲田期除部分发展冬种生产外,尚有较大面积没有利用;水浇田2.03万hm2,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旱地22.97万hm2,以发展糖蔗、旱粮、热带水果为主。常用耕地在换茬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间隔期较长的问题,部分耕地还隔茬或多茬闲置,作物复种指数有待提高。

  2.2贮藏、加工技术有待提高

  地区间生产结构普遍雷同,传统的大宗农产品结构性、季节性供过于求矛盾突出,以原料为主的农产品,如甘蔗、橡胶、木薯、胡椒、剑麻等,必须进行深加工,其产品附加值才能体现出来;以鲜食为主的产品,如蔬菜、热带水果等,产期集中,不耐贮运,保鲜难度大,货架期短[2],经常出现价贱伤农、甚至堆积难卖的现象。

  2.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够高,产品精深加工少、档次低、更新慢,农业品牌意识薄弱,名牌产品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低,欠缺市场开拓能力,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加工业与物流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2.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长期以来对农业投入不足,加上土地承包后的分散经营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难度,导致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湛江是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缺乏灌溉条件,制约着高效农业的发展。

  2.5种植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受冲击

  近年来,虽然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用工费用提高,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冲减了农民因农产品价格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3结构优化对策

  3.1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带,把优势区域做大做强

  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带。一是粮食,形成以廉江市的九洲江两岸、雷州市的东西洋、吴川市的鉴江平原、遂溪县的东西部沿海围田为主的产区;二是糖蔗,形成遂溪、雷州、湛江农垦三大主产区;三是水果,形成以荔枝、龙眼、红橙等木本水果为主的廉江产区,以菠萝为主的徐闻、雷州主产区,以香蕉为主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东海岛等主产区;四是蔬菜,形成以种植叶菜类为主的城郊产区,以种植尖椒、圆椒等椒类为主的廉江、遂溪、雷州、徐闻、吴川等主产区,以种植青刀豆等品种为主的廉江、遂溪产区,以种植青瓜、苦瓜、茄子等瓜类和红葱为主的徐闻产区,以种植小南瓜等品种为主的雷州产区,以种植大蒜为主的吴川产区,以种植荷兰豆等豆类为主的东海岛产区,以种植旱田莲藕、红萝卜为主的坡头产区;五是花卉,形成以种植花卉、绿化苗木为主的麻章产区;六是南药,形成以种植藿香、金钱草为主的遂溪产区,以种植良姜为主的徐闻产区,以种植淮山为主的廉江产区;七是蚕桑,形成以徐闻县下桥镇、雷州市客路镇、遂溪县沙古镇和洋青镇为主的产区;八是茶叶,形成以廉江西北山区、湛江农垦为主的产区;九是热带作物,形成以种植橡胶、剑麻、胡椒为主的湛江农垦产区,以种植椰子为主的徐闻县沿海产区。同时,各地还要采取“一乡一品”等发展模式,对未形成产业规模但特色和优势明显的作物品种,如吴川的牛蒡、雷州东西洋冬闲田大棚种植的西瓜等,要加强培育,促其上规模、提高效益。

  3.2加大发展冬季农业

  2008年湛江冬种作物种植面积达12万hm2,其中利用冬闲田种植外运菜面积超6.67万hm2,北运量超100万t,产值达21亿多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四大外运产区的首位。冬种生产已成为湛江农业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民年收入有20%~30%来自外运蔬菜。湛江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光、热资源充足,再加上近年来改水治旱等改善了生产条件,为发展冬季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湛江冬闲田面积较大,利用率较低,各地应根据当地特点,充分利用“天然温棚”的优越条件,指导和发动群众,积极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把冬季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一造来抓,大力发展冬季农业。

  3.3大力发展南亚热带农业

  热带作物与其他作物相比,一个显著特点是区域分布特殊。世界热带地区大部分为沙漠、草原和热带雨林,用于热作生产的地域有限。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只占全国面积的5%,湛江区位特殊,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优势明显,很多植物种类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热作产品的主要消费国,部分产品尚需依赖进口,加上东南亚和亚太经济圈,热作产品市场巨大。因此,湛江发展南亚热带农业,既可满足国内的需求,抵御其他相关产品的冲击,还可开拓发达市场。湛江尚有大量旱坡地、山地、滩涂地等可供开垦,可用于发展南亚热带农业。在众多热带作物中,有些较为耐旱,如剑麻、菠萝、良姜、芦荟、食用仙人掌等,如果经营得当,不但可节省大量的投入,还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产业配套措施

  4.1优化种植业结构应加强引导,实行分类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出台的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稳步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政府在该项工作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制订相关的扶持政策,确定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带、冬季农业和南亚热带农业的基本取向,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引进和培训人才,实行税收和信贷等多项优惠,对相关产业的研发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培育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及时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提供服务。同时,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按照适宜性和经济性原则,指导各地种植业的发展,切忌盲目上马。

  4.2大力推广与当地种植业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推广与当地种植业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为种植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冬种作物可能发生的冷害,推广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性栽培技术;针对当地水资源不足,推广微喷、滴灌、管道施肥等节水灌溉技术;针对当地土地贫瘠,推广秸秆还田、增放有机质肥料等改土保墒技术;针对雷州半岛地处沿海地区,长年高温多湿,夏秋之间台风较为频繁,病、虫、草、鼠害多发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农业有害生物及自然灾害的防治;针对雷州半岛地势和缓、连片开阔的特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针对性地研究一些不易保鲜品种的生理生化特点,采取适宜的保鲜技术和设备进行农产品的保鲜;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4.3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工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培植卖方和买方市场

  加强物流设施和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培植卖方和买方市场,以利于农产品的时空调运[3]。在原料集近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菠萝制罐、剑麻加工、制糖等,以解决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的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完善质量体系,建立品牌,延伸产业链条,设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当地产品具备区域竞争优势。逐步形成个体、联合体、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多个轮子一起转”,外地客商为补充的多元化流通体系。在经营模式上,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种植业中的带动作用。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相应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中的联系作用[3]。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大、行情瞬息万变的客观实际,及时判断市场供求关系,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避免农产品出现需求性、流通性过盛,价贱而伤及农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湛江市统计局,统计局湛江调查队.湛江统计年鉴(2009)[M].广东: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2]农业部农垦局.大规模开发热作资源二十年奋斗铸就辉煌[J].热带农业,2006(S):4-8.

  [3]陈清华.借鉴加州经验发展广东蔬菜产业[J].广东园艺,2006(1):6-10.

  孙诚志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