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模式与经验

2021-12-02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644

  摘要: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地方办学、规模拓展、层次高移、类型突出等阶段化特征。受国情和历史因素等影响,在不同的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发展模式。综合而言,其承载的办学职能与内涵日趋丰富,办学形式愈益灵活多样,体系建设走向融通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征明显,并在各自的历史轨道中作出了诸多有益探索,为推动世界高等职业技术的发展变革和各国互鉴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阶段;模式;经验

  一、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源起:职业化、地方化发展阶段(工业革命至“二战”以前)

  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现代意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远古时代职业教育的普遍形式表现为学徒制,尚未建立规模化的学校教育;中世纪时期,在欧洲一些教会开设的专门学院中,其课程教学具有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部分特征;17世纪,英法等开始出现了某些行业协会举办的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被认为是高职教育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间的科技竞争加剧,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当时的一些工业发达纷纷创办了大量面向行业的技术类学校,可视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身。

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模式与经验

  (二)兴盛:规模化、多样化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60至70年代,受“二战”之后经济恢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等教育适龄学生人数迅速攀升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普遍传播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出现了建设“非大学”(non-universityinstitutions)专业教育的现象。非大学高等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并行的双元体系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于英国,英国在传统大学之外将专业院校合并为多科技术学院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大学不同,此类机构虽然主要也是招收高中毕业生,但修业年限一般为2-3年,因此学术界将其称为“短期院校”(Short-CycleInstitutions,SCIs)或“短期高等教育”(Short-CycleHigherEducation,SCHE)。短期高等教育是在传统大学无法全面和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背景下产生并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并充分发挥出开放招生、学费低廉、学制灵活、课程实用、对接地方、职业导向等办学特色。历史发展表明,传统大学即使加倍扩大招生数量,如1950年起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和瑞典等国所做的那样,也难以满足由于技术革命引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中高级技术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由此可见,短期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恰恰弥补了传统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能短板,短期高等教育和传统大学形成互补型的结构关系。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时期通过新建、升格、扩招、改制等方式出现了规模化的扩张,新兴的高职教育在各国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大学学院或技术学院(比利时、挪威、爱尔兰)、多科技术学院(英国)、应用科技大学(瑞士、德国)、理工学院(芬兰、新加坡)、社区学院(美国、加拿大)、短期大学(日本)等。如德国将原工程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爱尔兰的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等[2]。

  二、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社区学院建设模式

  1.历史发展。社区学院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追溯社区学院的发展史,很多社区学院多是由初级学院等教育机构演变而来,其办学功能也经历了从单一的转学功能到复合社区服务功能的调整。1856年,芝加哥大学时任校长哈珀(WilliamRaineyHarper)提出了“初级学院”的概念。哈珀倡导将大学教育分为“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两部分,初级学院的设立由于继续承载高等教育的职能,不仅能够缓解民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给四年制大学造成的压力,而且,通过在初级学院中学习基础性课程,也有利于更好的与高级学院衔接。可见,初级学院的最初建设目的是为了将大学前两年的教育分离出来。建设之初,初级学院的办学形式多样,部分初级学院既是四年制大学设置的分校区,仍以实施普通教育为主,学生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但也有一些州以其他方式举办的初级学院开设了部分职业教育类课程,这一点随着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更多的公立初级学院中增加了商业课程的设置。1920年,全美初级学院协会成立,表明初级学院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得到认可,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至1941年,全美建有社区学院达610所[6]。这一时期,在经济、战争等因素带来的刺激性需求下,初级学院的职业教育培训功能凸显,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初级学院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2.体系衔接。在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包括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以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为主。社区学院的课程学习以普适性教育为主,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此后的选择能力与机会;课程设置包括了多种类型,分别指向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其中就包括以继续升学为导向的学术类课程,在社区学院完成学术类课程学习即可获得副学士学位证书。所谓学术类课程可以认为是为将来学习学士学位课程打好学习的基础,再通过社区学院的转学渠道申请进入四年制大学学习,因此社区学院往往是四年制大学学生的重要来源;同时,社区学院也成为衔接高中和四年制大学的中间桥梁,社区学院的副学士学位教育让许多无缘四年制大学教育但又不愿意放弃当前学习机会的高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了可能。

  (二)短期大学建设模式

  1.历史发展。短期大学的建设模式以日本最为典型。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存的双轨制教育体系。此后至二战前,日本的职业教育以实业学校、各类专门学校和实业补习学校为主,其中进行高职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各类专门学校,但数量不多。1948年,日本开始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部分战前的传统大学改制为四年制新制大学,另外一些不具备改制条件要求的高校则称为短期大学。短期大学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深的专门知识教育、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须的能力为目的[8]的高等教育机构,学制为2年或3年。短期大学设立时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2年(或3年)侧重于实际的、实施“半专业职业”(semiprofessional)的大学教育,所谓的“半专业职业”是指居于大学专业教育和高中程度的职业教育中间的专门职业[9]。此后,有关短期大学建设的一系列专门法令,如《短期大学设置基准》(1949年)、《短期大学函授教育基准》(1950年)、《关于短期大学的教育内容》(1951年)、《短期大学教育课程标准》(1954年)、《短期大学校舍设备标准》(1956年)等对短期大学的目的、性质、组织机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都作了具体要求。

  2.体系衔接。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日本短期大学教育同样始于二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末期,作为一种新兴的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独立于普通教育体系之外。1963年,日本中教审在《有关改善大学教育的答审》中提出建立正式长久的短期大学制度的意见。1964年,《学校教育法》修订案确立了正式长久的短期大学制度。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期大学的办学职能才被认可,办学地位逐步稳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逐步对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弹性化管理,并加强和完善教育体系建设。首先,《短期大学设置基准》(1991年修订)放开了对短期大学关于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招生条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很多硬性规定和限制,增加短期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其次,1991年,日本在专门学校创设“专攻科”制度,作为专科高职之上的提高层次。1995年,日本又增设东京都立科学技术大学、帝京技术科学大学,扩大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规模。1999年,日本的教育法开始允许获得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士”(senmonshi)文凭的学生转入短期大学或大学学习,标志着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衔接关系得以建立。

  三、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承载的办学职能日趋丰富

  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虽然由于国情的不同而采用了各异的推动策略。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多样,办学职能日益丰富。历史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显现出与经济社会密切联系的特征,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大多起源于经济社会形势剧烈变革时期。

  (二)教育体系走向融通衔接

  1.内衔:打通教育体系内部的沟通渠道。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属于短期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办学体制灵活,不仅招收初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毕业生,而且向上可以与应用科学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及其以上教育机构衔接。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科高职毕业生进入专攻科和应用科学大学继续学习,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德国的FH从建立开始就重视招收职业高中或专科高职的学生,对于招收的文理中学学生则要求补一个与申请专业相一致的预实习(Vorpraktikums)经历,在交叉衔接的同时不忘保持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色。

  2.外拓:建设高等教育大区的发展计划。在欧洲,自20世纪90年代末“博洛尼亚进程”开展以来,大大促进和加强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程度,也使得各国应用科学大学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与综合性大学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包括建立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CTS)、合作建设专业、联合创建学位课程、统一学位体系,并增加使用英语授课的专业等,在后续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相继加入,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进一步增进了欧洲高等教育彼此间的交流融合,打破地理界限和制度障碍,以增强欧洲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

  纵观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生发展于现实经济社会的需求,以其灵活性、开放性、多样化、异质化等特点顺应了不同时期历史变化的需要,并在不断的外部适应和自身变革中逐步探索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新型教育之路。我国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国高等职业技术的发展的优秀经验,坚持类型教育下的特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探索,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浪潮中抢抓机遇、延续辉煌。

  参考文献:

  [1]MICHAELSANDERSON.TheuniversitiesandBbritishindustry1850-1970[M].Routledge&KeganPaul,1972:81.

  [2]JAMEYS.TALOR,et,al.Non-UniversityhighereducationinEurope[C].NewYork:Springer,2008:101,233,126.

  [3]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56.

  [4]MARIAdeLOURDESMACHADO,et,al.ReframingtheNon-UniversitysectorinEurope:convergenceordiversity[A].JameyS.Taloretc.Non-UniversityHigherEducationinEurope[C].NewYork:Springer,2008:245-260.

  [5]BENEDETTOLEPORI.Researchinnon-university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thecaseoftheSwissuniversitiesofappliedsciences[J].HighEducation,2008(56):45-58

  魏明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