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和创新人才战略比较研究

2021-09-17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浏览量76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博士教育面临重塑标准、重构培养过程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对世界排名前20位的一流大学最新博士教育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全球顶尖大学如何响应社会变革创新博士教育。研究发现,这些大学均提出了博士的“双肩挑”标准,既强调博士的学术能力特别是创造力、专精知识与独立研究,也强调博士的可转移性职业能力,如独立思维、主动学习、自我规划及有效沟通与合作。同时,这些大学也持续强调优化导学关系、形成密切双向互动。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指导者,也是其职业发展的引路人。博士教育既需要导师提供高度结构化和高支持力度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导师充分激发学生获得独立、自主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士教育;研究生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导师;导学关系

  博士教育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渠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博士教育面临重塑标准、重构培养过程以适应新型社会发展需求的多重机遇和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研究对于世界排名前20位的一流大学最新博士教育发展战略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索全球顶尖大学在响应社会变革过程中改革和创新博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及其对大学的启示。本研究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4年全球排名前20所大学官网发布的战略发展规划文本以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与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会相关最新政策文件。

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和创新人才战略比较研究

  一、创新人才培养定位与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分析

  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来源于大学自身的办学使命和价值。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使命是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从而连接世界各地并为全球和世界发展做出贡献。表1对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4年全球排名前50所大学中的47所大学在其官网发布的使命陈述(MissionStatement)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具有知识、研究和服务能力的人才,从而为世界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贡献。具体而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吸引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学生、学者和教师,为他们提供全球最高水平乃至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研究和社会资源,从而使这些顶尖人才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与世界各地保持紧密联系、紧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全球公民。

  二、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比较分析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2010年的报告显示,英国只有不到一半的博士生会在毕业后从事学术研究,从一而终献身学术者更是寥寥无几,只占其中的3.5%[2]。亦有美国学者指出,读博不再只是出于“对学术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无偏见”的追求[3]而通向科研学者之路的独木桥,博士学位拥有者已经大量进入非学术和研究性领域,博士学位因而成为一种蕴含实用主义色彩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的资格证明。随着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博士凭借其丰富的教育经历和知识储备成为新知识生产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4],博士毕业生面临愈发多元化的就业选择,逐渐成为超越传统学术劳动力市场所大力需求的高端人才资源。博士生对自我的发展认知与职业规划不断突破象牙塔尖曲高和寡的学术先锋,在学习和研究中愈发注重加深知识储备和培养独特的科研视角,并渴望借助导师与学校等各方资源的支持,使其职业能力发展与社会化、职业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好地接轨。时至今日,博士生教育和科研能力训练的定位不只是培养单纯的科研学者,更在尝试为非学术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这种名为“博士学位”的具有独特性和竞争力的资格认证,即在知识积累的固有目标与基础之上,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经过“博士”标准锻造、符合“博士”技能标准和思维特征的工作人才。上述博士毕业生就业新态势对大学、导师、学生和社会重新思考博士培养的目标、过程、产出和成果提出了挑战。

  三、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导学关系特征分析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和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会(CGS)都建议将四年制或五年制的全日制博士生培养过程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而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和教育要求来安排不同的学习与研究目标,配备以有的放矢的导师资源[8]。首先,入门阶段大约是博士生入学后的前两年。这一阶段科研压力较轻,培养目标侧重于让新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学术生活,理智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继续读博。教学方面,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重点关注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强化培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科研方面,要求以体验性实践为主,期望学生通过尝试来探索拓展自己在博士阶段的学习目标、学术研究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并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学业规划。其次,进入中期阶段的博士生则被学校视为科研实践的中流砥柱,导师此时通常会加大技术与资金支持,推动中年级研究向精深与攻坚发展。最后,后期发展阶段特别是最后一年的博士培养重在保障学生如期毕业,导师着重以旁观者的思辨能力辅导学生撰写博士论文,同时兼顾博士生职业发展和精神发展等各方面,引导其将长期所学与学界和整体的劳动力需求相结合,在支持学生顺利毕业的同时顺利择业和就业,同时做好从学生到青年学者和社会职业人的身份转换。

  博士生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前两层级(本科生、硕士生教育)的一项突出特点在于,围绕学术研究开展的学生与导师具有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在通常为期四至五年的博士教育阶段,博士生在密切的师生互动中对学术工作耳濡目染,对贯穿博士生培养始终的阶段性培养理念能够产生较强的适应性和认同感。因此,这种既作长远规划又合理设置阶段性短期目标的思维习惯将烙印在博士生所习得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这三种核心技能之中,成为他们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独特竞争优势。

  本研究对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会以及四所英、美、澳大学的博士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以及相应的导学关系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如表4所示。研究发现,博士创新人才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严谨的、创造性的思维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依靠通用性能力训练以及自主、求知、向上、敢冒风险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仅仅依靠传统“象牙塔”内的精专知识积累。这些一流大学和大学联盟都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这些一流大学强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及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些大学尽管规定了必修知识导论、研究方法的核心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学分仅占总学分数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其余学分则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导师建议,在较大选择空间的专业课系列和其他自选课程中取舍。同时,在导学关系方面,这些一流大学强调博士生与导师互动的主动性,强调导师的配置与指导并非单向的传授过程,甚至不是导师主导或主动的过程。因此,这些大学注重导师指导的制度性要求,引导导师加强多方位的支持力度以及支持的稳定性和结构性。

  四、结论与建议

  当今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的纵深发展为博士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与挑战,特别是突破传统学术界范围的就业前景显示出博士毕业生拥有着超越单纯知识积累的核心技能优势——通过较为长期的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过程所形成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使“博士”教育渗透到思维方式的深度,使“博士”学位成为一种高水平职业能力特别是高强思维能力和个体效能的资质认证。

  本研究发现,独立研究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能力是博士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特征,同时导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被识别为博士生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流大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同时也通过研究生院的努力在导师之外为博士生提供额外的教育和研究资源,建设更加多层级、网络化的博士教育指导体系。与世界一流大学案例相参照,当今博士教育在对博士人才的目标定位,特别是博士作为创新人才在学术能力培养之外的综合性、可转移性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亟待加强。跻身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潮流,的博士教育立足于广阔的本土资源,不断加强的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和对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建议通过博士培养环节中课程、项目和活动设置的阶段性、递进性来增加博士生对学术、科研生活的认同感与熟练度以及学校和院系层面学术环境的互动度。与此同时,建议高度重视博士教育中的导学关系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加强师生互动,使得导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尽早完成博士阶段学习与发展规划,明确职业和就业目标,并根据学术导向或工作导向的异同来分配学习精力与社会实践资源。

  参考文献

  [1]韩双淼,钟周.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一项战略地图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4(2):10-16.

  [2]LeagueofEuropeanResearchUniversities.GoodPracticeElementsinDoctoralTraining[EB/OL].AdvicePaperNo.15,January2014.

  [3]芭芭拉·M·科姆,朱知翔.博士生教育去向何方?——全球变化背景下欧洲的新举措[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66-74.

  钟周,蔡皛磊

相关推荐

正规出版正规出版

安全可查安全可查

价格优势价格优势

担保交易担保交易

杂志支持服务网为您提供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支持服务、教著专利等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